文明探源工程绘出五千年“家谱”-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文明探源工程绘出五千年“家谱”

2018-05-28 10:02:23 光明日报

中华文明到底有没有五千年

——文明探源工程绘出五千年“家谱”

  今天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召开发布会,邀请国家文物局、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有关情况。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拥有延续而漫长的历史。然而正如古人所讨论的“黄帝四面”“夔一足”,这段历史的上古面目,数千年来却神秘而模糊。为此,从《尚书》《天问》到《史记》《竹书》,再到近代的《古史辨》,一代代的中国人对于自己从哪儿来,夏商周三代和三代之前是怎么回事,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究和追问。

  五千年前的坛与冢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功绩和际遇在于,它成功地实现了举全国之力,聚多学科之智,着眼全国通盘考虑,强力推动各大考古发现向“五千年中华文明探源”这一共同方向前进。依靠天时地利人和,河南偃师二里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辽宁牛河梁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一个个考古发现震惊学界,令民族振奋,令世界瞩目,中国史前文化透露出的文明曙光日益清晰。

  尽管考古作为一项靠材料说话的工作,要完全解答中华文明源头之问,今后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但已有功绩之辉煌和将来前景之可期,足以让我们以更齐心协力、昂首挺胸的姿态,从容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苏秉琦先生说:红山女神是红山人的女祖,也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上下五千年”,短短五个字,却浓缩浸润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于古老中华文明厚重而丰富的情感:热爱、敬畏、自信、自豪……那么,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究竟是如何起源、何时形成的?是不是确有五千年的历史?她有着哪些特点……围绕这些“最早的中国”之问,一代代中国学人用汗水与青春不断追寻求索,每个中华儿女也满怀关注与期待。

  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一项承载着“中国考古学百年梦”的工程。来自50余家科研单位的近400名研究人员奔忙在40余处涉及文明探源的核心遗址,以田野考古为中心,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联合攻关,将实验室延伸至田野,不断复原不同时期先民的生活情景,讲述日益丰满的起源故事,拂起了早期中华文明的神秘面纱。

  中华文明五千年绝非虚言

  早在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就遇到一个难题:悠悠古史,从哪里写起?太史公不由感叹,“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近代中国命运多舛,三皇五帝肇始的古史传统面临动摇和坍塌。民族的命运与未来,有赖于对她的历史过程的深刻理解。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希望的目光投向新生的现代考古学,正如史学家翦伯赞所言,“由盲目的信古而进到疑古,更由消极的疑古,而进到积极的考古”,书写中华文明早期历史成为学人的自觉担当。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缺乏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前贤始终没能说清中华民族到底是何时及如何迈进文明门槛的。“这就成为我们这一代考古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探源工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探源工程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充满激情地说。

  随着探源工程的不断深入,浙江余杭良渚、辽宁牛河梁、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一项项重要考古发现让我们日益清晰地看到史前文化中透露出的文明曙光,也越来越真切地触摸到早期中华文明脉动的韵律。

  2006年6月,长期负责良渚项目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发现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河沟,他敏锐地预判这里可能是围绕莫角山遗址的古城墙。历经一年多的调查钻探,一座尘封地下5000多年、面积30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重见天日。城外还有长达35000米的大型水利工程,兼具防洪排灌功能。

1 2 3 4 5 6 共6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美术大师靳尚谊携中央美术学院“最美天团” 集体献读致敬世界美术大家

  • 优势栏目

    曾孝濂为“生命”作画感动网友

  • 优势栏目

    《朗读者》助宗庆后成“浙江阅读代言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