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古戏楼听古琴 《流水》天外觅知音

2018-06-05 15:24:55 北京晚报

  3

  幽兰梅花寄情操

  古琴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经常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故而古琴除了音乐的意义,更成为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寄托高洁情操最著名的古琴曲便是《幽兰》和《梅花三弄》。

  《幽兰》曲谱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段传奇。中国千余年来有过几种最主要的记谱方式,例如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宋代的“俗字谱”,明清以来盛行的“工尺谱”等。除了工尺谱至今还在昆曲中沿用,其他都已经淹没于历史之中。而一千多年以前,古琴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记谱方式,并一直沿用至今。1885年,我国学者杨守敬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了世上唯一的用文字记写的古琴曲谱。这是一部由唐人手抄的琴谱《碣石调——幽兰》,此谱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份用文字记录的原始琴谱。琴谱用文字标明琴曲演奏时左手、右手用什么样的指法进行弹奏,成为一代代琴人研读演绎的孤本。后来唐人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创造了“减字谱”,这是一种记录音位和手势的方法,这种乐谱在旁人看犹读天书,但在琴人看来却是入目即会。也正因为有了古琴的减字谱,使大量古琴音乐得以流传。

  今天的演奏家就是根据这个唐代琴谱才得以演奏《幽兰》的。此曲听来古意盎然,还有些艰涩,相传为孔子所做,汉代蔡邕《琴操》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皆不得重用,归途中见兰花盛开于幽谷,于是感慨地说道:“兰花原是香花之冠,如今却与野草杂处,犹如贤德之人与鄙夫为伍一样。”于是创作《幽兰》一曲,表达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幽愤心情。曲中有一种不为人知的深深落寞与伤感。

  古琴曲《梅花三弄》很多人耳熟能详,但通常第一反应是琼瑶电视剧里的一群痴男怨女,以及“梅花一弄断人肠……”。实际上,《梅花三弄》讲述了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之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时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梅花三弄》有两个版本,一为广陵派版本,写的是老梅,乐曲跌宕古朴;一为虞山吴派版本,被称为新梅版本,乐曲流畅娇柔,富于动感。“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傲然向上的气概。

  4

  吟唱千年的相思与离别

  古琴的表现形式有独奏、琴箫合奏以及琴歌等方式。《琴史声歌》中有“歌则必弦,弦则必歌”之说,说明琴歌的历史悠久,至少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古人广泛采用。和琴以歌,这是历史上传统文人抒发情感的常见方式。《阳关三叠》是中国最著名的送别之曲,演出采取了古琴加吟唱的方式,一唱三叹,词曲皆美,缠绵悱恻,千回百转。

  演出中,一长衫白衣歌者缓缓唱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阳关三叠》传唱至今已逾千年,唐代李商隐的诗中,已有“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的句子。到了宋代,苏轼诗中也出现过“不妨侍女唱《阳关》”。明代词曲家汤显祖所写的名剧《紫钗记》中,霍小玉与爱人别离时唱道:“怕奏《阳关》曲,生寒渭水都。”一曲吟唱千年,如今听来仍是满满的感动与惆怅。

  当日歌者和着古琴还吟唱了一首著名的先秦古歌《越人歌》,由于只留下歌词而曲调已失传,著名作曲家谭盾为其重新谱曲。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这首古相思曲依然如此动人:“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曰何曰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的故事更为扑朔迷离。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就是上面的歌谣。所以《越人歌》又是中国最早的一首译诗。因其缠绵悱恻,求而不得,以及那种仰望云霄、乍惊乍喜之感,撞入了千百世中人们被拘禁在身份地位下不得爱所想爱的心灵,成为文学经典。

  很多人知道这首《越人歌》大概因曾席卷全国的“席慕容热”,其中有一首就是关于这首歌的感慨:“用我清越的歌,用我真挚的诗,用一个自小温顺羞怯的女子一生中,所能为你准备的极致,在传说里他们喜欢加上美满的结局,只有我才知道,隔着雾湿的芦苇,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

  当年的“少女心”们很是为此感动了一阵子。后来才知道这是误读,后人多番考证,越人其实是男人。故事的结局便是有情人携手同归。但结局之后的结局是,鄂君子皙最后和他的三哥一起上吊自杀,以生命铺就了五弟的登基之路。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聚焦老工业基地 彰显新时代职工新风貌新作为

  • 优势栏目

    中国美术大师靳尚谊携中央美术学院“最美天团” 集体献读致敬世界美术大家

  • 优势栏目

    曾孝濂为“生命”作画感动网友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