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光阴:年轻人在博物馆找到长辈的照片-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创意

捡拾光阴:年轻人在博物馆找到长辈的照片

2018-07-10 14:42:50 北京晚报

  3年轻人在博物馆找到长辈的照片

  康学松常说,他收藏的很多照片都特别“精彩”,因为这些照片背后有许多故事。他经常会淘到一盒子一盒子的照片,打开一看会发现这是一家子的影集。在拾光影像博物馆就有很多这样的相框:里面是长相相似但不相同的好几个人,康学松会根据这些人照相时的年龄、照相的时代来分析这些人的人物关系。

  长相相似、照片上看起来年龄相仿的年轻男子,一张成像时间比另一张早二十多年,便可以推断这二人很可能是父子关系,而其中一张与另一张同样长得很像,但是成像时间接近,那么这两个人则很有可能是兄弟关系。影像博物馆还挂着这样一组照片,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士,照片反映了她的一生:从少女照到戎装照,再到年纪大一点之后的便装照,以及后来有了后代的照片,让人看了不禁感到唏嘘。

  照片的作用是定格某一个瞬间,而这些瞬间往往反映着所处时代的情况。照片不仅能记录人的故事,也能记录某一地方的发展。2004年,一个年轻人拿来一组底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河北的照片,记录了河北永清在这一时期的许多活动。后来再细致查看,康学松发现照片记录的时间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其内容更是涵盖了河北各地、各界的活动。

  后来他打听出来,这些照片都是某新闻机构一位驻河北记者站的记者拍摄的,这位记者“得了病”,“需要用钱”,记者的侄子便把这5000张底片以五千元的价格出售了。之后康学松还去寻访过这位老摄影记者,但是没有找到。所以后来办展的时候,他也没法把这位作者的名字署上,只能标明是自己的收集,说到这里,他很遗憾。

  拾光影像博物馆分上下两层,楼梯处的墙上挂满了长幅的大合影,其中有些合影的来历也颇具趣味。有个来自天津的废品商人在丰台一带收货,有位老妇人卖给他许多家具。最后,老妇人拎出一个口袋,里面全是卷成卷的长卷轴合影,老妇人把这一口袋照片“饶”给了废品商人。之后这些照片辗转到了康学松的手中,他发现其中竟然有北伐战争胜利后的第一次合影:“拿到照片之后去找大学里研究历史的朋友,他们根据服饰、军装能判断出来大致的时期,再根据照片上出席的人能判断出来是北伐战争胜利之后。”

  经常收大幅合影让康学松发现,常有合影是同一天、同一个活动上照的,但是却有两三张照片,而且出现的人也不尽相同:原来有时可能参加活动人员较多,要一次照好几张照片。之前还有位老画家来博物馆参观,盯着一幅合影看了半天,最后找到了自己,这张照片老画家自己家里都没有了。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拾光影像博物馆从去年开业至今,已经有四位年轻人来参观时发现了自己老辈的照片,拍下来之后回家让长辈辨认,确认是自己的祖辈之后再请康学松为他们拷贝备份。

  康学松在收照片时也有一些偏好,在内容上,他比较喜欢收集各个时期的婚纱照,他发现,其实从清末就有婚纱照了,一直到民国都有。而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没有婚纱照。到了80年代才再次出现。康学松还喜欢收集能体现各个年代发型的照片,还有开发廊的朋友专门请他整理出了几十年的发型发展趋势。康学松也发现,最近几年流行的发型很复古。

  康学松还喜欢收藏伟人像,曾有藏家想以很高的价格接受他收藏的全部伟人像,但他拒绝了。

1 2 3 4 共4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 优势栏目

    “中国联合展台”亮相法国 66部纪录片里看中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