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光阴:年轻人在博物馆找到长辈的照片-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创意

捡拾光阴:年轻人在博物馆找到长辈的照片

2018-07-10 14:42:50 北京晚报

  鼓楼大街

  颐和园慈禧游船

  弹三弦的艺人

  前门大街

  梅兰芳蓄须照

  2 从“废品”里淘来宝贝

  在河北卖家手里淘到了“第一桶金”后,康学松通过摄影者的名字考证了这些照片的来历:这位叫做松本赞七郎的摄影师曾经在前门开过照相馆,照片就是那个时期拍下的,而河北卖家是在收废品的过程中收到这套照片的。

  喜欢淘货的人都知道,有许多宝贝都是从废品堆里淘来的,老照片也不例外。河北卖家想着卖旧货都应该去潘家园,但是逛了一圈发现那一带只有康学松一家店与摄影有关,便就此选定了买主。

  世纪之交的几年,数码技术飞速发展,许多报社、出版社开始调整资料留存方式,用数码形式存档曾经的照片。康学松在媒体工作过,由此找到了收照片的一条“捷径”:他每天早晨都会到北京各大报社、出版社的门口收这些单位清理出来的资料。由此不但收到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还跟很多回收废品的商人成了朋友。

  在拾光影像博物馆的二层挂着几张彩色的老照片,是芭蕾舞剧《海港》以及《红色娘子军》的剧照,照片上阿克发胶卷特有的色彩现在看来具有独特的美感,而这种色彩交织出的照片内容也带着特有的时代特征。这套照片就是康学松在报社门口淘来的,据他介绍,这套照片是当时少有的彩色底片照出来的。那时中国还没有彩色照片的洗印技术,照片是送到原厂洗印,再把成品邮寄回来的。这些珍贵的照片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也体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摄影洗印技术发展情况,同样的照片后来在拍卖会上价值不菲。

  康学松经常会告诉参观者某张照片是“首次洗印”时的照片,由于照片的可复制性,分辨照片洗印时代的能力就显得尤为可贵。康学松可以根据相纸生产、使用的时间结合照片拍摄的时间进行分析,加之其他的专业知识分辨出某张照片的洗印时代,从而判断出这张照片究竟是不是第一次洗印时的作品。

  康学松还在出版社门口淘到过图像书稿,书用照片记录了中国的将军及中国军队经历的各次战争。后来康学松还找来了这本书的出版版本,发现他淘来的这一套仅仅缺失了两页。细心的康学松发现,这套照片每一页都附了一张白纸,上面用铅笔写着照片的名字,能够查找到的还写着摄影者的名字,如沙飞的著名照片《战斗在古长城》在这里上面就署名为“孔望”:“孔望和沙飞是同一个人。”康学松下意识地说出了这句话。

  康学松说,这些附着的白纸应该就是书稿编辑们在整理照片时附上的,因为纸上的字,字体、大小都不一样,写得也不甚工整,有很明显的“笔记”特征。康学松不但为这些照片装上了框,还把这些白纸上写的照片名、作者名附在右下角,让一部书稿原汁原味地上了墙,也让参观者在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更多趣味。

1 2 3 4 共4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 优势栏目

    “中国联合展台”亮相法国 66部纪录片里看中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