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的当代乡村书写:见土地见民心-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青年作家的当代乡村书写:见土地见民心

2018-11-15 10:55:42 文汇报

  百姓智慧和对生活的自我修复力,给了作家重新审视文学命题的通道

  梳理这些作家的作品会发现,青年创作者对土地与人民的深情,从单一情感、片面现实的呈现,转向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而这都伴随着对生活的不断深入、对百姓不断了解与文学道路上的自我修行。而在这过程中,百姓面对新生活与生俱来的自我修复能力与千百年积累的生活智慧,令他们反复书写的土地与人情,指向新的文学命题。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甲天下”的说法,一代又一代生活在大山里的回民想要搬出去,摆脱贫困与封闭,却由于各种原因止步不前的家庭多,突围成功的家庭少。近几年,在政府的劳务移民、生态移民政策帮助下,千千万万的山里回民在移民点过上了新生活。眼见着自己的爷爷、父亲几辈人穷尽一生也没有真正实现的“移民梦”,却在政府的支持下仅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给了亲历者马金莲很大的触动。尽管过去她曾以中短篇小说的形式记录过个别家庭的故事,但是她觉得还不够,她希望把几代人的移民故事以一种更宏大、更全面的视角呈现。长期观察移民点的生活变迁,她发现人们聚在一起,已经形成了新的生活氛围。破碎的东西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慢慢续接上了,甚至形成新的秩序。而再贫瘠的土地,也能打出一口深井,滋养一方乡民。对于文学,同样如此。

  不管是《百鸟朝凤》里的唢呐,还是《傩面》里的傩戏,肖江虹爱用笔记录那些正在消失的风物。可就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他的创作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写将逝的民俗,“不是吟唱挽歌”而是 “记录曾打动我们的乡村诗意”。过去一直是在写“对抗”:写城乡对抗、写文明与非文明的对抗。在现在的他看来,文学的去向 “最终应该是和解”,是人与过去的和解,是人与世界的和解。如果说 《百鸟朝凤》的故事还围绕着当代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折射乡村文化面临着解体的危机。那么到了《傩面》,面对傩戏文化的消亡,作者的笔触更为温情与平和。最后一位傩师的离去固然让技艺消逝,可在与他的交往中,挣扎在城市生活与乡土记忆中的年轻人感受到隐藏在傩戏传统背后百姓的生死观,进而选择尊重,进而达成和解。

  评论家认为,以肖江虹为代表的青年作家,在关注时代和传统的变迁之时,在断裂和冲突中寻求和解,最可贵的正是他们在和解中找到了“人类怀着诗意和美好继续向前‘赶路’的力量”。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用艺术之美将身体之美展现到极致 “太阳王”重现芭蕾舞台

  • 优势栏目

    刘野在荣宅“寓言叙事”

  • 优势栏目

    西戏,正在成为这些杭州人的生活刚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