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得主马金莲:一个坚守乡村的写者-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鲁迅文学奖得主马金莲:一个坚守乡村的写者

2018-08-13 18:46:23 银川晚报

  马金莲。照片由马金莲提供

  马金莲:“我的笔触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生活、关注和热爱的西海固土地”

  8月11日,中国最高文学奖项之一——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宁夏作家马金莲的短篇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获得短篇小说奖。马金莲成为继张贤亮、石舒清、郭文斌之后第四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宁夏作家,这也是宁夏作家时隔11年之后,重新捧回鲁迅文学奖,再一次展现了宁夏文学的强劲实力。

  “我18岁开始写作,没想到这一开始就难以罢休。磕磕绊绊地一走就是14年。回过头去想想,那时真的很年轻,年轻到居然伪装出一副老成的嘴脸,整日混迹在文字的世界里做着朦胧的文学梦。后来我吃惊地发现,那些年我竟是糊里糊涂地写着,似乎就没有专门思考过何为小说,何为写作。我只是懵里懵懂地凭着心底的一点儿热情,怀着单纯的想法,表达着心底里最想表达的念头。就这么简单地坚持着,没有理由。”对于此次获得鲁奖,马金莲说的最多的还是开始选择文学时的初心。

  坚持文学创作这些年,马金莲的笔触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生活、关注和热爱的西海固土地。谈起近几年的写作,马金莲告诉记者,这几年她写作的主题依然是自己熟悉的村庄,《父亲的雪》《坚硬的月光》《尕师兄》《山歌儿》《夜空》《鲜花与蛇》《梨花雪》《瓦罐里的星斗》《老人与窑》《暗伤》《难肠》《碎媳妇》《绣鸳鸯》《离娘水》《长河》《低处的父亲》《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1990年的亲戚》等共计10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均是以故乡为主题。

  为了继续自己的乡村小说创作,马金莲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到农村,和村里的老人聊天,聊他们的过去和生活,挖取珍贵的素材。“每年秋季我都要去老家的玉米地里掰棒子,掰出两手心的血泡和老茧。”马金莲说,之所以这样坚持的原因只在于她“喜欢透过腥咸的汗水看到那么多农民被汗水漫漶的笑颜;喜欢在西海固乡村集镇上游走,观察那一张张鲜活的生动的被生活牵动的脸庞。”

  “写作,究竟该如何进行?很多人说,摆脱苦难,不要再重复苦难,因为西海固作者的作品,给人一眼就有西海固贫穷的影子,有千篇一律的印痕。尤其我们这样的作者,更难以摆脱石舒清、郭文斌等人的影响。甚至有人说,宁夏作家都是一个路子,鲜有新路。我知道,千篇一律的苦难故事,势必给人造成审美疲劳。可是,生长在这样的土地上,并将生命里将近30年的时光留在这里,不写苦难,那我写什么?还能写什么?”谈到自己今后的创作方向时,马金莲告诉记者,她的灵感的源头,就是最初生活的那个村庄。今后的写作还是围绕村庄。只要村庄屹立在大地上,生活没有枯竭,写作的灵感就不会枯竭。对于写作,她始终怀着一颗真挚纯朴的心,喜也罢,忧也罢,用文字点燃内心的真实部分,也就完成了最初的心愿。对于小说,对于这个世界,她都没有别的奢求,就这样一直一直地写着,用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内心朴素的想法,以朴素的方式面对世界。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红原:文旅融合为边远藏区发展破题

  • 优势栏目

    写历史的人步入历史 缅怀当代著名作家凌力二三事

  • 优势栏目

    虞顺祥:讲拉丁文的小熊维尼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