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奈保尔:我只是一个观察者

2018-08-27 07:44:10 中工网-《工人日报》

  未受世俗侵蚀的洞察力

  2001年,奈保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是他1987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评委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作者用文字体现了旧殖民统治文化悄然坍塌以及欧洲各邻国消亡的连续画面”,并称奈保尔的作品具有“未受世俗侵蚀的洞察力”。

  对于多产的奈保尔而言,他的作品中一半是小说,一半是以游记、随笔为主的非虚构作品。有说法认为,奈保尔的非虚构作品尤胜于他的虚构作品,在他的游记中这种洞察力体现得尤为明显:他的视角异常敏锐,叙述一针见血,分析不留情面。

  奈保尔最著名的“印度三部曲”就是他三次去印度旅行、采访的产物。从1964年到1990年,他先后出版了《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印度:受创伤的文明》《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三部作品。仅仅从书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印度的热爱,以及深邃的忧思和毫不留情的批判。

  “印度于我是个难以表述的国家。它不是我的家也不可能成为我的家;而我对它却不能拒斥或漠视;我的游历不能仅仅是看风景。一下子,我离它那么近又那么远。……对印度的悲苦几乎无法承受——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在书中,奈保尔满怀惆怅地写道。

  除了印度,奈保尔还去了加勒比海地区、非洲以及亚洲伊斯兰国家,写出了《自由国度》《大河湾》《信徒的国度》等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伴随着对奈保尔作品阅读面的扩大、对异族文化的涉略,以及对奈保尔其人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对他“背对故土”的去国者、局外人姿态,以及字里行间透露的气息有了同情。

  中国作家止庵认为,奈保尔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洞察世界的方式。“奈保尔曾言,去一个地方之前他不能预先有答案。他不仅要去看当地的报纸,而且还要看看那边的人是怎么生活。”这种方法并不讨巧,但正如奈保尔自己曾写的:“严肃的旅行是一门艺术。”

  置身多文明之上的批判者

  2014年8月,奈保尔曾作为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嘉宾来到中国,并度过了他82岁生日。

  当时全程陪同奈保尔之行的止庵回忆,尽管那次上海之行奈保尔显得衰老,话也很少,但私下里仍然保持着文字中的敏锐。一次餐后,奈保尔给出了这样的评语,“这顿饭是很有文化的人安排的。”而他也绝对不会因受殷勤接待而贡献应酬话,那几天不少人都希望他写写中国,但奈保尔却回答 “我不了解这个地方,我写不了。”

  止庵认为,奈保尔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少有的能够置身多种文明之上、同时对各种文明都有所洞察的作家。“后来的历史通常证明:他的观察和见解是对的。”

  在《大河湾》中,奈保尔将视线投向了艰难地走现代化之路的非洲国家:在那里,摆脱了殖民统治之后独立的非洲国家,并没有立即给人民带来和平和幸福,相反,更为复杂的种族暴力冲突又兴起了,社会没有秩序,死亡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写完《大河湾》,奈保尔宣称“非洲没有未来”。他毫不留情地说出了人们不想看到、不愿承认、更不敢说出口的真实。

  正如奈保尔曾在上海之行反复提到的“我只是一个观察者”——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面对所有文明,他只在意讲述他眼中的真实。

  “人们总觉得存在一个个单独的文化区域,事实上从来没有。所有文化一直都是交融在一起的。人们总是来来往往,这个世界一直处在迁徙之中。……我也不认为我是混合文化的典型。我总是想着我的书。”在接受《巴黎评论》专访时,奈保尔这样说。

  奈保尔传记《世事如斯》的作者表示:“奈保尔的道德轴心不是白种欧洲文化,也不是伊斯兰教创立之前的印度教文化,他的道德轴心是内在的,是他自己。”

  止庵说,奈保尔的作品不是描绘别处,而是处处能找到我们所在世界的影子。

  “他不仅不对世界说好话,甚至就是说坏话的。但他说的坏话深刻、致命,而且有持久的生命力。对于这个世界,奈保尔不开药方,但他会指出病症。”(记者  于灵歌)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2018爱在七夕

    总会有人问,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执着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还是温馨从容的夕阳红?

  • 末伏将至,秋天是不是不远了?

    随着立秋的到来,今年的三伏天已然过半,但天气的酷热却并未因立秋的来临有所缓解。

  • 聚焦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这天,全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在京启动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在京启动中工网北京8月24日电(记者王瑜)8月23日,“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 有情怀 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在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启动。图为宣讲会现场。中国文艺网供图

  • 中国古代书院何以立稳脚跟?

    民间书院源于读书人个人的书斋。书院的另一个源头在官府的丽正、集贤书院,由朝廷整理图书典籍的机构脱胎而来,设有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修撰...

  • 古籍捐赠图书馆是一件书香雅事

    8月6日,湖北省图书馆收到了武汉市民徐嘉女士送来的一套几代人珍藏的古籍。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红原:文旅融合为边远藏区发展破题

  • 优势栏目

    写历史的人步入历史 缅怀当代著名作家凌力二三事

  • 优势栏目

    虞顺祥:讲拉丁文的小熊维尼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