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杨占家:化道为器的工匠精神

2018-06-12 11:19:40 长江日报

  学生时代曾参与人民大会堂设计改造

  1936年,杨占家出生于天津武清曹子里乡朱家码头村,在那个没什么娱乐活动的年代,他喜欢用白灰块在地上画画,初中时,从北京来的美术老师发现了杨占家的天赋,于是重点培养他。高中时,杨占家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因为他喜欢美术,理科成绩也非常好。但后来,艺术院校提前录取,1958年,杨占家还没等到清华大学招生,就已经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看中,进了建筑美术系。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机缘巧合之下,杨占家还是圆了他高中的梦想。

  上世纪60年初期,还是大学生的杨占家,就跟随老师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北京厅的设计改造。82岁的杨占家记忆力非常好,说起60多年前的事情,细节鲜活如初。

  人民大会堂1959年9月竣工,但那时候,虽然建筑完成了,但里面的装修来不及精雕细琢,较为简单。于是,几年后,重新装修设计人民大会堂的工作,就交给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杨占家参与的北京厅,位于主席台左右两侧,当时提出来的要求,是北京厅要有北京特色。北京厅的书架、家具、吊灯、窗帘、地毯……都是师生们当时精心设计过的,花盆的套盆用雕漆,茶几的面用景泰蓝,杯子用青花。现如今,人民大会堂所有的瓷器都是青花,杨占家说,“那是我们定下的,青花最漂亮”。

  北京厅还有个大的屏风要画,画反映北京生活的画,当时作画的,是黄永玉和周令钊两个大画家。杨占家回忆,“两个大画家,一点架子都没有,过去的教授哪有架子? 他架不起来,不像现在,年轻的(教授)都摆个架子,过去老教授都特别平和。这两个画家画得好,画得快,黄永玉老师老叼着大烟斗,然后拿着那个铅笔,正常的他不爱用,觉得不方便,他把它掰短了,像烟头这么大,拿在手里,方便啊。这是黄永玉的特点,一个大烟斗,一个短小的铅笔。”

  建筑与美术结合,是杨占家就读的建筑美术系的特点。他解释,“我们是搞大型公共建筑的美术设计,建筑师一般是把大框架做起来,但好多装饰细节,建筑师没有这个本事,就靠我们这个专业。我们教学里有图案设计,建筑师一般不会这些,他们更偏向于工程、结构。”

1 2 3 4 共4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故宫文华殿“变身”书画馆

  • 优势栏目

    “希望再过百年,手艺还能流传”

  • 优势栏目

    聚焦老工业基地 彰显新时代职工新风貌新作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