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再过百年,手艺还能流传”(图)-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希望再过百年,手艺还能流传”(图)

2018-06-11 06:11:19 中工网--《工人日报》

流传至今上百年的南通沈绣,被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如今却面临传承断档的困境,年届花甲的绣娘们坦言——

【传承之美】“希望再过百年,手艺还能流传”

  图为外国友人体验沈绣。沈寿艺术馆 供图

  江苏南通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迄今记得,当清末民初著名绣娘沈寿的作品形象在8年前上海世博会出现时,身边的外国友人不禁吟唱起来。那件以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画家琪特的油画为蓝本的刺绣原作,曾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得大奖。

  今年6月18日是沈寿去世97周年。沈寿开创的苏州刺绣流派被称为沈绣。过去一个世纪里,沈绣名作频出,曾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但如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自食其力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南通市濠河边,沈绣艺术馆与张謇纪念馆比邻而居。沈绣艺术馆原址就是南通女红传习所,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子职业教育机构。张謇纪念馆原为清末实业家张謇晚年住所濠阳小筑,女红传习所的历史与这位“状元郎”密不可分。

  沈寿艺术馆办公室主任周晶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曾于1894年中状元的张謇,维新变法失败后请假返乡,在南通办实业。后来张謇意识到“地方不可无女学”,创办女子师范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又发现,在工业化城市进程中,女性不仅需要学习,也需要就业,“乡居者大抵能以耕织佐生计,城市则习于逸而愈贫”,遂在女子师范学校下附设“女红传习所”,首开女子职业教育先河。1914年传习所落成后,刺绣大师沈寿被聘为首任所长。

  在传习所里,绣娘们还要学习算术、国文、音乐和体育等课程。教授这些学术课程的老师并非“等闲之辈”,比如教授国文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兄长陈衡恪,教授美术的是后来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油画家颜文樑。由于传习所隶属于女子师范学校,所以师范学校的师资和女红传习所是共通的,包括王国维、梁启超等名家都曾授课。

  “那时候,绣娘们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周晶说。这样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得女红传习所走出很多人才。她们后来从事的职业,并不局限于工艺美术领域。在北京,一位曾当选过多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女红传习所老教员,握着卜元的手嘱咐他,一定把沈绣传承好,把女红传习所的原址守护好,因为这不仅是传承一项技艺,更传承了女工匠们自食其力与为国奉献的精神。

  在旧社会,女性地位低。当时普遍认为,女性无法靠劳动自食其力,也难以对国家有所贡献。但女红传习所培养出来的绣娘打破了这样的偏见。绣娘们不仅能自食其力,甚至养活一个家庭,而且“到了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别的商品卖不出去,刺绣却在国际上被广为认可。这些已为人母,甚至为人姥的绣娘们,一针一线,日日不辍,换回了在当时非常宝贵的外汇,支援国家建设。”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聚焦老工业基地 彰显新时代职工新风貌新作为

  • 优势栏目

    中国美术大师靳尚谊携中央美术学院“最美天团” 集体献读致敬世界美术大家

  • 优势栏目

    曾孝濂为“生命”作画感动网友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