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卡路里“卡”住你的人生-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别让卡路里“卡”住你的人生

2018-11-02 11:04:30 新华日报

  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压迫”

  一部今年推出的美剧,给女主设定了眼睛可以检测卡路里的超能力。“如果可以有,我也想要自带这种功能!”网络上一片羡慕声。

  事实上,在大数据时代,看见面前的食物,就能精准地知道它的卡路里数值,并不是什么超能力。华为新款手机的卖点之一就是智能识别卡路里,拿着手机对准食物,一些比较复杂的菜品也能帮你计算出卡路里数值;诸如“薄荷”这样的饮食管理类APP,也可以查询各类食物的热量,随时记录摄入和消耗的卡路里。

  通过控制卡路里摄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是全球性的热潮。前不久,乒乓球教练刘国梁带队去日本训练中心时,就被食堂监控系统提示当天所取用的餐食卡路里严重超标。

  当代的普通市民从未像现在一样有足够多的方式来监控健康的方方面面。它们提供了便捷,也给了本来就为卡路里纠结的人们最后一击。

  “每次喝喜欢的可乐都情不自禁地想象自己在吃白糖块,心里立刻产生一种负罪感。”27岁的曹楠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对外形非常在意的她严格控制每日的热量摄入。从吃东西前仔细查看标签,借助饮食管理类APP计算卡路里,到可以把日常所吃食物的热量倒背如流,通过目测和心算就能精确地辨别并“剔除”高热量的食物,这样的“计算”人生一开始让她感觉不错,甚至油然而生一种可以掌控自己的自豪感,但是两周之后,她的心情就变得异常烦躁。

  “做饭基本靠水煮,外卖首先点沙拉,聚餐能推就推,吃菜记得涮水……”比吃着食之无味的食品,更让曹楠觉得可怕的是,当她在APP上设置了一个目标体重以后,每天递减式的热量记录成了一种无形的紧箍咒。“有一次我发现,因为在午宴上多喝了一杯餐前酒,造成了当日摄入的卡路里超过了消耗的卡路里。虽然感到很饿,但那一串数字不断地浮现在脑海里,提醒我忍住,最后饿晕在办公室。”

  今天你还可以吃×千卡?各种应用智能体贴的“随时提醒”也是个魔咒。当一天结束

  后,所剩的“卡路里”数字越大,那种来自“少吃了几口”的成就感就越大。而眼看着数字一点点在减少,那种对于控制的无力感常常催发了另一种失控。

  39岁的辛子萌是一家私企的会计,她这样形容自己的卡路里焦虑:“就像网络发达以后,对方没有秒回信息都会导致的焦虑。”即将奔四,女儿读小学六年级,辛子萌原本是个一日三餐平平稳稳的人,但今年换了工作,和一群90后的姑娘同在化妆品公司上班之后,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形象压力。“到了中午,想找人跟我一起去吃碗面条,都约不到人,她们都不吃主食。”别人比你年轻还比你努力,辛子萌下决心跟风“卡路里生活”。但是,很快她发现自己陷入了无休无止的焦虑之中。当食物变成了数字,她像掉进了一个坑,失去了享受美食的乐趣,有一种绝望;当剥夺感越来越重索性大吃一顿后,却假装没吃不记录到APP上时,有一种负罪感;当看到各种各样关于卡路里的信息、新闻、研究报告、纪录片蜂拥而至,她更加疑惑:白煮蛋真的比煎蛋健康吗?高筋面粉和中筋面粉到底有什么区别?白米饭和肉哪个更容易致胖?在“卡路里的误区”“碳水的真相”包围中,她发现一味苛刻地控制卡路里很可笑。

  在大数据时代,很多人都说,如果一个人拥有的数据量越多,那么你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也许就会更加正确、更加精准。但是,当数据带来的逼迫感大于数据带来的价值时,辛子萌选择了放弃。“智能化的APP本身没有错,但如果一直精准地计算让你感到焦虑,那就换一种方式试试吧。”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京拉开帷幕

  • 优势栏目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优势栏目

    四川首家民办航空博物馆进展顺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