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唱中文歌剧,滋味地道!-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老外唱中文歌剧,滋味地道!

2018-05-08 07:18:32 北京日报

  两位外国歌唱家饰演的马可·波罗和传云在对唱。

本报记者 韩轩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上周五的广州大剧院舞台上,一位外国歌唱家和着恢弘的歌剧音乐,吟诵这首辛弃疾的著名词作——而且是用中文!别以为演员走错了片场,就在这里,广州大剧院首部自制原创歌剧《马可·波罗》迎来世界首演。

  马可·波罗是历史上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以他的传奇故事为题材的歌剧、舞剧曾有多部,但由外国作曲家和导演创排,多位外国歌唱家担纲,最终却用中文演唱的歌剧,《马可·波罗》却是头一部。在中国的歌剧舞台上,这样的制作也不多见。

  有模有样

  老外唱中文歌剧饱含深情

  大幕拉开,一缕晨光照进十三世纪的热那亚囚室,丹麦男高音歌唱家彼得·洛达尔饰演的马可·波罗霍然站起,脱口唱出的就是一句中文唱词:“温暖的太阳。”随即,一场传奇大戏正式开启。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旅行家马可·波罗与父亲尼科洛·波罗、叔父马泰奥·波罗往返中国。故事以马可·波罗的视角,讲述了宋末元初朝代更迭的风云际会,也展现了他与中国姑娘传云的爱情传奇。

  别看饰演马可·波罗、传云以及父亲、叔父角色的歌唱家都是外国人,在这部全部用中文演唱的歌剧中,他们表现得有模有样。台词中既有“那是一座绚丽的花园”这样的长句,也有“一万里路程,一万里波涛”“暗香浮动”这样诗化的句子,几位外国歌唱家基本可以胜任,偶尔有些洋腔洋调,观众也可以根据台词提示器听辨出来。

  “男主角的演唱好听得不像话!”听完歌剧,著名乐评人陈志音连连感叹,“我也没想到他们的中文能唱到这样的水平,尤其是他呼唤女主角那声‘传云’,饱含深情,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马可·波罗在宋元两朝间穿梭,歌剧舞台的设计也充满了中国味道。本剧导演卡斯帕·霍尔腾是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前歌剧总监,他联手英国多媒体设计者卢克·霍尔斯,用现代技术设计出一个直径14米的大转盘及20幅投影卷轴。卷轴上投影出书法字体、水墨渲染的形象,转盘则随剧情的发展变换角度:垂直于地面的一侧是中式城楼,宋元朝代更迭的战争在这里打响,当转盘侧面面对观众,则又幻化为西湖边的堤岸,上演马可·波罗与传云的故事。

  录音作曲

  一字一句把中文谱成歌剧

  《马可·波罗》整部歌剧都用中文演唱,可从作曲到导演,再到男女主角等多位歌唱家都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关就成为横在所有艺术家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该剧的剧本由著名诗人、编剧韦锦写就,被改编为演出本后,德国作曲家恩约特·施耐德再进行作曲。施耐德认为,中文的发音和语言是个挑战。由于不懂中文,他只能通过翻译过来的台词了解剧情。可光知道剧情远远不够,对于歌剧来说,每一句唱词的节奏、停顿乃至中文字词的发音,都要与那一句的曲调有一定的关联。于是,施耐德再请人把中文台词录成录音带,一字一句地去听,为这些抑扬顿挫的汉语词句创造欧洲式的歌剧旋律。

  作曲家完成了任务,轮到外国歌唱家们接受挑战。在来到中国前,他们就已经学习了中文课程,但正式进入剧组排练后,指挥家汤沐海要求他们“把欧洲歌唱家唱中文的水平,提高得和我们差不多”。彼得·洛达尔饰演的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发音略有不标准,观众也能理解,但女主角爱丽丝·卡鲁瓦尔茨饰演的传云是一位中国女性,这个艰巨的任务对卡鲁瓦尔茨来说则是压力山大。

  “每天我们完成排练,外国歌唱家们都要额外加班。”在剧中出演忽必烈的著名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透露,进组排练时,外国歌唱家向中国歌唱家请教发音是常事,几乎是“逮着谁问谁”。“可有些音很难教,像‘ji’‘qi’‘xi’这样的音,如果外国语言中没有,我们都很难跟他们形容这个音该怎么发。”田浩江说,好在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艺术家,非常善于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终于把这些中文字音一个个地“啃”了下来。

  文化碰撞

  西式亲吻诀别改成了拥抱

  如此之多的外国艺术家加入《马可·波罗》的主创团队,这也意味着歌剧的创排融入了西方的视角,中西文化的碰撞也随之而来。

  对于歌剧第三幕中文天祥就义前的场景,中外艺术家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导演霍尔滕认为,文天祥在被处决之前与女儿诀别,“在西方,这种场景会用亲吻来表达”。可他身边所有的中国艺术家都告诉他:中国人绝对不会这么做。霍尔滕感到震撼,但也接受了建议。《马可·波罗》首演时,王云鹏饰演的文天祥与梁宁饰演的女儿面对生死离别,数度哽咽拥抱,并执手凝视,没有了西式的亲吻作别。

  “这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我从这里学到了很多东方的元素和文化。”霍尔滕坦言他克服了很多文化差异,但并非没有自己的坚持。在表现马可·波罗和中国姑娘传云的爱情故事时,就没有把传云呈现为羞涩内敛的人物,而带有浪漫奔放的传奇色彩。“若是百分之百展现历史,中国的导演更适合。但制作方找我来做导演,或者就是需要有另外的文化视角。”霍尔滕说。

  田浩江认为,以往外国人在国内学唱并演出中文歌剧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很少,“《马可·波罗》的出现或许是个很好的趋势,也证明了中国的包容性。”他说,这种有中西交流内容的歌剧很适合外国人参与,“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中文歌剧有西方人参与制作,这或许会慢慢形成一个系统。”

  据悉,5月16日至19日,歌剧《马可·波罗》还将在北京亮相。北京站中的传云将由女高音歌唱家周晓琳饰演,文天祥的饰演者是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民间藏宝人的爱与愁

    不管民间博物馆选择怎样的方式生长,人气才是最关键,有了客流量才可能让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 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展杭州举办

    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展示了木版水印这门传统技艺在当代取得的提升和发展。

  • 凤凰的魅力

    阳春三月来到凤凰小镇,这座江边小城,在烟雨中静静地躺在南华山的臂弯中,任由多情的江水从身边幽幽地流淌。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 优势栏目

    朗读,需要理由吗?

  • 优势栏目

    八旬钢琴大师再奏经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