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丽娃河畔,永远留着“大学语文之父”的身影

2019-06-26 08:55:07 文汇报

  他是华东师大永远的“中文系主任”

  自昨天清晨开始,随着徐中玉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开,国内文学教育和理论界陷入一片哀思。一份份唁电从各大知名学府、研究机构及知名学者那里,发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丽娃河畔,学人悲痛不已。

  徐中玉是1952年随着院系调整来到华东师大的,并在这里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在诸多学界同行看来,徐中玉不仅是一位在学问上让人高山仰止的大师,还是人文学者中“少有的行政能力和行动能力都很强的学者”。

  早在1978年至1984年,徐中玉在担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期间,就强势推行了几项改革——直到今天看来,这些改革仍不落伍。

  据徐中玉的弟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介绍,当时徐先生倡导三项举措:其一是推出免修考试,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免修的课程申请考试,通过后就能免修,腾出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其他课程;其二是推行学分制,学生修满一年学分可提前升级;其三,在当时尚未设立研究生制度之时,推出了专业定向培养制度。

  “先生通过这样的改革,为华东师大中文系开启了‘高光时刻’。”包括毛时安在内,这些年来,学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徐中玉在任中文系主任时宣布的一条规定:在创作上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受益于这样的评价指挥棒改革,中文系冒出了全国知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孙颙、赵丽宏、王小鹰、陈丹燕等一批青年作家脱颖而出,在文坛崭露头角。

  “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当时在学校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冬》,大约10万字。赵丽宏的毕业论文是他写的一本诗集。”孙颙向记者回忆着,一件记忆中的温馨小事随之浮上心头:在考入华东师大的第二年,喜欢创作的他刚写完小说《冬》的初稿,投稿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社不仅回复认可,还邀请他参加1979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长篇小说创作会议。起初,系里不同意让孙颙请假去北京参会,希望年轻人在校园安心读书。大约一周后,系里的态度完全转变,鼓励孙颙赴京参加座谈会。

  “这次会议对我个人后来的发展,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时隔多年,孙颙才听说,当年之所以成行,是因为两位老先生“说了话”,其中一位就是徐中玉。“先生一直倡导要给年轻人宽松的环境,鼓励创造,给年轻人冒出来的机会。”

1 2 3 4 共4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摩洛哥举行

    作为2019年“中国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文化进校园”活动24日在摩洛哥北部城市丹吉尔举行。

  • 青岛书店:“城市阅读”打造文化地标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青岛多处书店成为读者和游客“打卡”的新选择。这些书店均围绕“城市阅读”这一核心,注重读者的文化体验与互动,同时涵盖文创、艺术空间等。

  • 三峡“垂直之美”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00余千米,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干流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的大峡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峡。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甘肃古浪青年教师剪纸二十载 “刻剪”本土文化推介家乡

  • 优势栏目

    2019“造梦·鸟巢”大型视听光影秀亮相

  • 优势栏目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