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获得者徐匡迪——创新 不能只“热”了应用-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获得者徐匡迪——创新 不能只“热”了应用

2018-05-31 05:34:54 人民日报

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创新 不能只“热”了应用(治学者)

  30日,中国工程院颁发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我国杰出的钢铁冶金专家和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

  徐匡迪的故事,还要从40年前的春天讲起。

  打开眼界、了解前沿,才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上海工业大学的徐匡迪老师,请你到厂部办公区来一趟!”1978年3月的一天,正在上海第五钢铁厂车间带学生炼钢的徐匡迪接到厂办通知,“有重要的事情,我们给你准备车。”接到通知是上午11点,徐匡迪没顾得上换衣服,下午就赶到市里报到,然后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了北京,住进房间才知道要召开的是全国科学大会。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后来被称作“科学的春天”的大会,将科学求真的精神吹向中国大地,也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先声。

  “中国有千百万像我一样的知识分子,在‘科学的春天’里,个人和家庭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在随后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努力学习和工作。”年逾八旬的徐匡迪回忆。1982年,他被派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开始了两年的留学生涯。“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科技工作得以恢复,过去封起来的实验室都开放了,各地、社会各界都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经费也有所提高,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大家也开始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争取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徐匡迪说。

  作为第三批公派到欧洲的留学人员,当时的徐匡迪对知识可谓如饥似渴。为了节约时间,他索性搭了一张折叠床住在实验室,白天上课,晚上做实验,没有实验员,也没有助手,导师给了课题,只能自己动手做。

  当时,导师问他:“我们这里做这样的论文需要3到5年,两年的时间对你来说是不是太紧张了?”徐匡迪却坚持要在两年内完成,“留学期间,周末实验楼要关门,我才回到住宿的地方。”徐匡迪认为,打开眼界、了解前沿,他才终于知道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我国的科学技术能有今天这么快的发展,当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徐匡迪说,“全国科学大会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同时极大释放了我国的生产力。”上世纪80年代初,徐匡迪提出用真空循环脱气加喷粉处理大型转炉钢水,冶炼超低硫、氧钢,获得英国、瑞典专利,并用于制造英国北海油田的石油管线钢和新日本制铁公司生产的西伯利亚输油、气管线钢。此外,他还在不锈钢精炼、熔融还原动力学以及焦炉煤气制氢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为中国喷射冶金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美术大师靳尚谊携中央美术学院“最美天团” 集体献读致敬世界美术大家

  • 优势栏目

    曾孝濂为“生命”作画感动网友

  • 优势栏目

    《朗读者》助宗庆后成“浙江阅读代言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