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妈妈咪呀!》:中国音乐剧或可达到的“小目标”-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产业

中文版《妈妈咪呀!》:中国音乐剧或可达到的“小目标”

2018-12-21 08:13:46 北京青年报

  每每看到一些国外经典音乐剧到了中国,因为制作缺乏专业性,在舞台上状况百出,难免会感到心痛。让我意外的是,这一版《妈妈咪呀!》竟然或可为中国音乐剧制作水平扳回一分,至少这次的版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能够达到的小目标,一个努力的方向。

  首先,作为完全复制的全版权外国音乐剧,中文版《妈妈咪呀!》的制作质量是向国际标准看齐的。英国版权方为了保证效果,规定演出除了语言用中文,其他一切都不能改。乍一听这似乎很不利于创作,但是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音乐剧产业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本剧在中国落地,相当于从国外引进了一整套音乐剧制作管理方法及质量管控体系,所有部门都按照标准交功课。这个过程中与外方深入交流,接受培训、学习经验,都在为今后制作原创音乐剧进行知识及能力储备。在这一版的《妈妈咪呀!》中,无论是灯光、音响、服装、换场这些技术层面,还是演员的唱腔、肢体及表演,以及整体节奏的把控,都呈现出熟练、精确、从容,甚至连谢幕返场都排得一丝不苟,制作方对于质量的重视可见一斑。而作为观众,能看到如此流畅的演出已经非常感动。毕竟,技术成熟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观众忘掉技术的存在,开始相信剧场的魔法并沉浸其中。

  《妈妈咪呀!》是一部女性为主角的音乐剧,这一版的女性主演尤其亮眼。扮演唐娜的陈松伶,早年是当红的香港影视歌三栖艺人,也曾和天王张学友合作过音乐剧《雪狼湖》,是舞台经验丰富的实力唱将,但她最大的问题是普通话的发音。观众对于母语不是中文普通话的表演者都比较宽容,但是陈松伶自己却并没有因此懒惰,从今年8月份就开始找老师上台词课,在我看来,这才是“上台要脸”的演员。虽然台上的唐娜仍然有“港普”的腔调,但是能明显听出,她运用了断句和重音的技巧把句子说得更加清晰易懂。扮演谭雅的沈小岑,当年是东方歌舞团的台柱,如今已经61岁,却有着30岁的精力、身材和嗓音,无论是热辣独唱还是火爆群舞,踩着十厘米的细高跟满场飞。你可以说这是“岁月不留痕”,但背后也无疑是严格的自我管理,为舞台保持最佳状态的不懈努力。她俩与特别镇得住台的邱玲(饰演罗茜一角)一起,足以让“动力乐队”燃爆全场。

  实际上,本版整体演员水平都非常在线,我国配角演员身上常见的“在台上看戏”式陋习,在这部戏里完全看不到,无论角色大小,上台就上足发条,这也是节奏到位的保证。

  这版《妈妈咪呀!》全场演出的对白及歌词没有配字幕,但是九成以上的演唱内容都能听懂。音乐剧唱词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除了演员演唱时的吐字发音,中文歌词的译配也极为关键。音乐剧的唱词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叙事功能,英语不是声调语言,单词声调根据旋律变化时对表意影响不大,而且日常口语入歌也不失美感。但中文有四个声调,如果单字的声调随着旋律更改,且没有上下文意思的明确衔接,就非常容易产生歧义甚至显得不知所云。另外,中文歌词更多以表达情绪为主,追求诗意,不是什么都能当词唱,不仅要押韵,有时还要对韵。因此,把两套不一样的文字系统通过翻译关联起来,难度非常大。本版演出基本采用2011年的翻译版本,摒弃了逐字逐句翻译的模式,相对自由地把歌曲整体的意思用适合中文演唱习惯的方式进行二度创作,这不仅有利于演员理解角色,同时也能让观众更快理解歌曲与剧情的动人之处。个人觉得,《钞票、钞票、钞票(Money,Money,Money)》《夏日回忆(Our Last Summer)》和《歌声让我飞翔(Thank You for the Music)》等几首中文译配歌词甚至是不输原词的。虽然这部剧除了语言什么都不能改,但正是优秀的中文剧本和歌词译配让这个故事能更加被中国观众接受,是最大的加分项。

  综合来看,《妈妈咪呀!》可以算得上中文版外国经典音乐剧的上乘之作,虽然距离真正的国际水平还有差距,还远未到志得意满的阶段,但也让我们看到,如果有所坚持,国际水准也并非遥不可及。

  ◎尚晓蕾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郭存勇和他的雨花非遗馆

  • 优势栏目

    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总决赛举行

  • 优势栏目

    百位外国摄影师定格北京20载变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