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古丝路-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再走古丝路

2018-10-15 15:13:27 北京晚报

  宁夏中卫沙坡头,黄河在此形成一个大湾。渡过黄河一路向西就能到达当年丝绸之路的枢纽:河西走廊。

  “礼遇中国”供图

  近日,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点亮文化交流基金支持的“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引起极大关注。

  这是一次重走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活动。不同的是,这次是沿古丝绸之路的北线,即从北京到太原,然后一路向西渡过黄河,经过河西走廊,再沿当年的“北新道”(位于新疆北部)横穿新疆,到达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最终到达德国首都柏林。孔庆东、倪方六、纪连海、黄震云等国内知名学者和教授参与其中,为此次活动增添了更多学术底蕴。

  本报记者应邀参加了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国内段的行程,在近万里行程中,不仅重温了古人们跨过艰难险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感受到在丝绸之路这个经济纽带下,华夏文明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灿烂图景。

  古丝路

  西出长安后有多条线路

  9月28日上午,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新址前,三辆汽车和十多位统一着装的人群耐心地等待通关。在人群中,有国内著名学者孔庆东、纪连海以及倪方六等人的身影,这便是“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团队。他们于9月19日从北京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北线,经过山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并在霍尔果斯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达到德国首都柏林。据报道,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新址几天前刚刚启用,“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团队也成为“新国门”的首批自驾车游客。

  一千多年前,霍尔果斯就是古丝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众所周知,中国人熟知的“丝绸之路”最初并非中国人自己首先提出来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亚进行了三年多的调查后,写了一本书,他在书中提出了“丝绸之路”的说法。他指出在公元前二世纪之前,就形成了一条由洛阳、长安一直到中亚撒马尔罕,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道。这种说法后来慢慢为地理学界、历史学界所接受,之后“丝绸之路”也广为人所知。

  而此次“礼遇中国”正是沿着当年丝绸之路的北线。何谓北线呢?担任此次“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副团长的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多条线路。他说,就中原而言,古丝绸之路的具体走法和走向并不固定。学术界习惯性地将古丝绸之路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东段和中段皆位于现今中国境内,西段则是国外。

  西汉时,古丝绸之路东段以黄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两大截。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至少有五种走法,到达现在的甘肃境内的黄河东岸。在这五条道路中以“回中道”和“萧关道”最为著名。萧关道因“萧关”而得名,萧关是秦汉时关中西行的重要关隘(秦代萧关在今甘肃庆阳环县附近,汉代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境内)。“回中道”是从千河河谷(宝鸡一带)出发,向北出萧关。

  在进入黄河以西地区即“河西”以后,走得最多的是“河西道”。通过河西道,来到西域,在西域段有三条,即“南道”、“北道”以及“北新道”。南道一般从阳关启程,越过荒漠和戈壁,绕道罗布泊北岸,到达楼兰古城,再北行至尉犁、焉耆,与北道汇合。北道则出玉门关,西行至今吐鲁番,继续向西至疏勒与南道相汇,而后经塔什库尔干,越过葱岭(如今的帕米尔高原)。

  南道和北道在不少时候会因战争中断、受阻,古人们便开辟出了一条“北新道”。北新道的开通时间大概在东汉后期,出玉门关后向西北行至伊吾(今新疆哈密市),北越天山进入巴里坤草原,而后沿天山北麓西行,过赛里木湖、果子沟、弓月城(今伊宁市)等地,过伊犁、昭苏进入丝绸之路西端。元朝时,在这道路上又开辟了自果子沟至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再经今霍尔果斯口岸西行至中亚的道路。

  作为本次活动组委会的秘书长,倪方六也介绍了行程设计背后的故事。此次活动从北京出发,最初设计先从北京到内蒙古,再到太原。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取消了内蒙古这一站,直接到太原。出了太原之后的第二站,在宁夏固原和宁夏中卫之间抉择,经过衡量之后,选择了宁夏中卫。“没想到的是,中卫这一站给了我最大的惊喜。”

  从中卫后到武威,然后从瓜州进入新疆鄯善,重走“北新道”到达霍尔果斯,倪方六说,“‘北新道’是非常艰险的一条道,当时是出于军事目的而开通,不过它也是风景最美的,途中有雪山,有湖水,也有大草原。”

  国外段最初将终点定在意大利罗马,“因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古老东方的巨大影响”,但后来因为行程和时间较长,最终将终点定在了德国柏林。不过,倪方六透露,下届将会延长活动时间,多走几个欧洲国家。

  太原

  1400年前有胡人在此做官

  山西太原成为“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从北京出发后的第一站。尽管在历史上,太原并不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但从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来看,作为此次文化交流活动的起点,太原名副其实。

  从地形图可知,太原三面环山,中间又有汾河流过,形成了一处盆地,因此太原又称“晋中盆地”。这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再加上山西北通塞外,南临中原腹地,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汇之处,太原也成为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大熔炉”。

  春秋时期,晋王室就与少数民族戎狄通婚,并与他们进行贸易。人们熟知的晋文公重耳,其母亲狐季姬就是当时少数民族首领狐突的女儿。而狐突的另一个女儿,成为晋惠公夷吾的母亲。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后来都是晋国重臣。

  在山西省博物院,许多珍贵的展品,体现了这一带多民族融合的历史。比如,博物院展出的一座西汉年间胡傅酒樽,它是中原的器材,但器身却是虎、象、鹿、马等动物,北方草原的特征尤为明显。

  550年,东魏权臣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别都”设为晋阳(如今的太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土的娄睿墓就集中反映了北齐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特征。据墓志载,娄睿为北齐外戚、鲜卑勋贵。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壁画与陪葬品都具有鲜卑与汉族、西域胡族等多种民族文化相交融的特色。壁画中的人物造型表现出明显北方民族的特征。另外,在画面有些绘画手法也不是中原旧有的绘画传统。

  虞弘墓的发掘则揭示了这一时期,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往的独特历史。墓志记载,虞弘,字莫潘,是鱼国人,奉茹茹国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浑和安息、月氏等国。他后来出使北齐,随后在北齐、北周和隋为官,死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在虞弘墓诸多遗物中,墓主人的葬具——汉白玉石椁引人注目。石椁的底座与四周,是精美绝伦的浮雕和彩绘。这些画面的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和酿酒等,而且图案中人物都是胡人形象,充满了浓郁的中亚和波斯风格。

  隋朝末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并最终在太原起兵,推翻隋朝,建立唐朝。而丝绸之路在唐朝得到极大发展。这也成为太原与丝绸之路的独特渊源。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纪张”系列演出火爆京城

  • 优势栏目

    “三国画家”陈荣 本周六教你画诸葛亮

  • 优势栏目

    敬老与乡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