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没刻字的象牙章 看看“外国人在广州”-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从一个没刻字的象牙章 看看“外国人在广州”

2018-11-21 08:40:03 广州日报

  唐代外国人头像象牙印章

  单手托举灯盘俑,大胡子很明显。

  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中,收藏着一枚唐代外国人头像象牙印章。这个象牙章不大,通高3厘米,而且没有刻字,还有一道裂痕,无法推断最初的主人究竟是谁。那么它为什么能屡屡代表广州出现在各地的文物大展上呢?这就要说说当年的“外国人在中国”,特别是“外国人在广州”。

  文、图/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椭圆形图章不是中国款

  应是外商的私章

  我们都知道,世界各国之间的人、财、物往来已很久。有了人员的流动,从个体的层面讲,自然有了迁移、定居、就业、婚嫁等社会活动。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大量的图片或视频得见古代来华外国人的真容。但通过类似象牙印章这样的文物,就可以推断,在它那个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在广州城里,“外国人”还是很活跃的。

  这枚印章出土于2000年,是一枚未刻字使用的印坯,象牙质,椭圆形。上部雕刻一头像,高鼻,卷发,具有西亚阿拉伯人的特征。它刚好发现于宫署遗址唐代的铺砖廊道上,在它的周围还有一些象牙材料、水晶、外国玻璃珠等。有研究者指出,广州出土的唐代文物比较有限,令人有“盛唐不盛”的遗憾。这枚印章有填补之功。它除了形象似外国人之外,形状也不是中国传统印章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而采用了椭圆形的设计。椭圆形印章是西亚地区常见的印章类型之一。所以文博专家们推测,它可能是阿拉伯商人私章的毛坯件。

  唐代的时候,广州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国际性都市。对于当时的广州人口,估算数量不一,但多认为当在20万人以上。特别是当中夹杂了大量的商人阶层,包括“印度尼西亚人、印度人、僧伽罗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唐丞相兰陵公萧仿统戎于番禺时,因“有酌泉投香之舆,以是夷估辐凑,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也就是说外商特别多,尤其是波斯、大食的商人多。今天广州人很熟悉的海珠石的传说,不就和“大食胡商”从唐人崔炜手中购买的“阳燧宝珠”有关吗?《唐大和上东征传》云:“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这涵盖了西亚、南亚、东南亚的广大地域。卒于957年的阿拉伯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麦斯俄迭和另一名阿拉伯游历家阿布赛特·哈桑,都曾记载广州居留的外国人有12~20万人左右。虽然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这个数字未免夸大,但外国人数量极多,当无异议。

  能证明这一点的,是广州“蕃坊”的设立。蕃坊的初设时间尚未能确定,但应该在开元、天宝年之前即有。位置大约在今天光塔寺周边一带,也即当时的广州城外西部商业区,延伸到珠江边。明代人顾炎武是第一个明确记载了“蕃坊”存在的学者,他曾这样写:“顷年在广州蕃坊,献食多用糖蜜、脑麝,有鱼俎,虽甘香而腥臭自若也”。糖蜜、脑麝等,也都是外来的食品品种。蕃坊参照的是唐城市管理中的里坊制度,一般从当地外国人居民中择选声望较高者充任蕃长,“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说白了有点儿类似今天的特别贸易区,蕃长除了管理之责,主要精力也要放在招商上。而设于广州的官方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的长官市舶使,是唐朝廷与蕃长联系的联络人。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候鸟来的季节

    地处江西北部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越冬候鸟的“最爱”。

  • 河北石家庄:传统戏曲进校园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主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华南大街小学,通过专业戏曲演员的传统曲目展演、交流互动、戏曲知识讲解等内容,使学生“乐在戏中”,零距离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 吴为山就任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

    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就任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仪式14日在巴黎举行。仪式上,吴为山接过就职任书,正式成为继著名画家吴冠中之后就任该院通讯院士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文莱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反响热烈

  • 优势栏目

    “柏林圣诞花园”灯光秀开幕

  • 优势栏目

    西安街头现200米“Q版”唐仕女彩绘墙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