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瓶口到寒潭伏龙 看汉字书写之谜-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宝瓶口到寒潭伏龙 看汉字书写之谜

2018-11-15 14:43:55 华西都市报

  宝瓶口

  光绪年间成都知府文焕笔迹。

  离堆

  □南港

  作为中华文化划时代杰作的都江堰,吸引着众多中外专家、学者、游客,世人无不为之震撼,为之赞叹。

  然而,站在人字堤“实灌一千万亩纪念碑”前,镌刻在玉垒山虎头岩壁下的“宝瓶口”、伏龙观岩壁上的“离堆”及“寒潭伏龙”几个字的书写顺序却引起了质疑。为什么“宝瓶口”从左到右,“离堆”“寒潭伏龙”却从右到左书写排列?

  壹

  汉字向左书写及阅读顺序的形成

  古代汉语是自上而下,从右至左读写的。那么,这种顺序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古汉语的书写阅读顺序和现代汉语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制作的简牍上写字的。一般来说,他们是在窄长的竹片或木片上写好字后,用绳将其串起来,再卷成册,做成竹木简牍。其实,汉字中的“册”就是简牍的象形字。特别是在竹片上书写时,由于竹片纹理的特征,自上向下书写更顺当。而且,在毛笔发明前,竖着在上面刻字也比横着在上面刻字方便得多。再就是,被卷成册的简牍竖着携带,横着展开也成了古人阅读的最佳方式。由此,便形成古文自上而下竖着排列的习惯。

  汉字行序的形成与竹简装订形成有关联。古时候,人们总习惯于右手握住简牍的右端,左手展开卷册。当然,在右手书写时,左手向左打开竹简,更顺势自如。上一竖行写完,下一竖行自然从左边顶端再起。长此以往,便形成汉字下行自右向左的书写及阅读顺序的习惯。西汉年间发明的造纸术,在东汉时通过蔡伦改良推广得到普及,纸取代了竹简,毛笔也取代了刻刀,但是,这种书写习惯仍然延续到近代。

  另外,也有不少的学者认为,汉字竖排下行向左书写及阅读顺序的形成,反映了古代的尊卑观念。古时,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岀其右”。

  世界上有文字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书写及阅读习惯。阿拉伯语国家和以色列就是横排向左、行序向下。在古希腊和中东地区,甚至还出现过一种十分奇特的书写排列方式,叫“牛耕式转行”横行书写法,即是一行左起,下一行右起,像耕牛犁田一样的书写方式。这种方式特别方便盲人转行阅读,所以,现在的盲文排列就采用了这种方式。而我国蒙古族则采取文字下行竖写、行序向右的方式。

  贰

  汉字排列竖到横 因生活习惯改变而变

  汉字,作为一种单音节方块字,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文字。它不仅可以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直排,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那么,究竟哪种排列更科学、更合理呢?对此,在新文化运动中,作为《新青年》编辑之一的钱玄同,最早提出汉字横排。他在1917年5月建议“把《新青年》从第四卷一号起,就改用横式”。对钱玄同的提议,胡适却提出了委婉的反对,《新青年》也就没有能改用横排印刷。

  1950年6月,全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上,爱国华侨陈嘉庚提出了将汉字的书写、印刷统一由直排改为横排的提案,将“中文从左向右横写”。此提案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并得到郭沫若、胡愈之等文化名人的撰文支持。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率先改为横排版。

  至于推广汉字横排向右向下书写及阅读,采用横书横排,当时提出的理由是:

  第一、人的眼睛是横的,视线范围横比竖宽。甚至有实验证明,横读的速度是竖读的1.345倍(如果现在实验,可能倍数更高,因为这当中习惯的作用比较明显)。

  第二、便于各种数理化公式、外文语句、外国人名及地名的排写方便。

  第三、可以提高纸张的利用率(后来证明,这个理由不够充分)。

  现代社会的主要书写工具虽然大多是硬笔,但这并不是汉字书写的决定因素。如今,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日本,书写和出版仍以竖式为主,横式为辅。日本的小学课本依然竖排,民众仍然习惯于竖式书写。在中国,竖式已有3000多年,而横式还不到70年历史。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横式、竖式各有千秋,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的需求和表现。

  名家书写后

  石匠刻字动了顺序?

  站在人字堤的上端,目迎奔涌出山的岷江水在鱼嘴的指引下,来到凤栖窝打个转,向飞沙堰点个头,在伏龙潭绕个圈,便径直通过离堆和玉垒山之间的宝瓶口,源源不断流向成都平原。这里,常常让人感觉到神秘、崇敬和震撼,拜水之情油然而生。不过,近处岩壁上映入眼帘的“宝瓶口”与“离堆”“寒潭伏龙”书写顺序的不一致,却使人感到疑惑。

  “宝瓶口”,横书自左向右。“离堆”“寒潭伏龙”却横书自右向左。

  这些问题除与汉字相关演变有联系外,应该还与都江堰自身的历史有关联。老一辈都江堰人记忆中,在伏龙潭、宝瓶口维修加固前并未见过岩壁上刻有字。以上大事件中,只有1970年的加固维修离堆、宝瓶口可能涉及地名书写刻录。根据杜维均向都江堰市档案局提供的1968年拍摄的宝瓶口、离堆照片,当时的岩壁上也并无任何题字。

  都江堰市文物局原副局长、《都江堰市文物志》主编钟天康说:“1970年冬月,在离堆、宝瓶口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有专家提出为了让参观者和后人更直观地了解都江堰,建议在适当的位置明确标明宝瓶口、离堆。工程指挥部釆纳了这个建议。”

  据著名书法家王维西老师之女王素芬介绍:“因为伏龙观下是历史传说故事‘寒潭伏龙’即‘灌阳十景’之一所在地,工作人员在请父亲题写‘宝瓶口’‘离堆’时,也题了‘寒潭伏龙’几个字。随后,由石匠将这九个字刻制在了现有位置。”

  同是古代工程,同是古时命名,同是相同年代书写刻制,同在一个视角范围,为何书写顺序排列不同?

  人们推测,要么是由于书法者的随意性;要么是书法者本就不是同一人;要么是书法完成后工作人员未对书法进行统筹审核;要么故意为之,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当然,“宝瓶口”和“离堆”“寒潭伏龙”九个字,根据汉字书写阅读顺序的演变,作为书法对顺序排列的取向,也是无可厚非。以至于有人认为,“宝瓶口”与“离堆”“寒潭伏龙”书法顺序的排列,在此处形成的“喇叭口”状正好和内江水流走向一致。也有书法家说,无论如何,同时同地同事之作,在“三遗”所在地的核心部位,这样的书写刻制,似有不协调不妥之嫌,确有别扭之感!

  综上所述,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将“宝瓶口”与“离堆”“寒潭伏龙”中的“宝瓶口”三个字以从右往左横排的顺序再书重刻!如有不便,也只能期待宝瓶口、离堆、伏龙潭再行重修加固之时再行实施。不过,即使就这样永久留存,也只是瑕疵而也,毕竟,这还是一段伴着都江堰历史文化长河而溅起的一朵浪花,无掩都江古堰的不朽功勋!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用艺术之美将身体之美展现到极致 “太阳王”重现芭蕾舞台

  • 优势栏目

    刘野在荣宅“寓言叙事”

  • 优势栏目

    西戏,正在成为这些杭州人的生活刚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