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网络文学离现实究竟有多远?

2018-08-14 14:18:00 北京青年报

  问题二:

  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边界?

  李敬泽:当我们谈论“传统文学”时别忘了指的是我们“五四新文学”运动,鲁迅、胡适他们造了传统的反才有了新文学,他们是20世纪的现代文学。网络这个词很新,但“网络+文学”不一定很新,也可能非常成熟。大家现在习惯这么叫,但是我们对文学自身的认识不要被这样的词语所误导。我们谈论“突破边界”,边界在哪儿呢?

  我认为网络文学确实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在我们“五四新文学”的脉络里,实际上是压抑了我们过去传统的通俗文学的脉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网络时代,特别是不要仅仅谈网络时代,是在改革开放时代,是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这个被压抑的需求被大规模释放出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的需要得到了多方面的满足,其中也包括网络文学。我真的期待它能突破我的认知边界,但是后来十几年下来,我发现它没有突破我的认知边界。

  蒋胜男:这个我想说没那么快,才十几年而已,实际上中国文学的变迁一直在突破它的边界。我们现在说传统文学,正确地讲应该是传统文学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五四新文学”出现的时候,事实上就是传统的通俗文学被封闭掉了,但是它一直存在,甚至变成了手抄本文学、地摊文学、火车上的文学。后来,我认为新文学评判标准和创作标准越来越趋向于纯文学。在我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既受益于传统文学,也受益于新文学。不管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纯文学就评判标准而言,要留下理论的文本,要留下深度广度这种标准,更接近于作家中的作家,是一个更接近于高精尖的文本。

  李敬泽:当我们评价一个文学的时候,或者一个类型的时候,它不一定说非得突破什么边界。就通俗文学来讲,它可能一直要固守最基本的东西,爱情、梦想、传奇、历史。

  蒋胜男:大众需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共鸣,或者我们在时代中承受的压力,通过阅读文学文本和讨论文学而得到转移、倾诉,甚至是疏解。边缘的探索就像我刚才说的纯文学的探索,当我们的新文学越来越向纯文学靠拢的时候,实际上被压抑的大众通俗文学的需求就越强烈,网络其实不是一个类别,网络是个平台。文学的内核始终没有变,就是承载大众情感诉求。文学边缘的探索在每一个时代都存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很多人去探索,包括我相信网络文学也可能会完成跟过去不一样的,边缘的探索,但不是我们现在就完成的。

  梁鸿:今天我们谈网络文学,实际上也在一定意义上把它归结为通俗文学,而不单单是一个发表平台的问题。人真的需要这样的文学,对一种情感的满足,包括对自我的期许。当然也包括对世界的认知,因为不管是所谓的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包括你对世界的期许。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偏好,比如说像我选择了一个跟现实有关的写作的方向,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文学标准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刚刚去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奈保尔,他写的“印度三部曲”应该也是非虚构作品,在他的意义上他完成得非常好,他对印度传统、现代的宗教的认知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又比如像纳博科夫,他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作家,他在他的意义上完成了一种自我的内部情感的抒发,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其实文学的标准从大的意义上可能是“真善美”,但也不一定表达“真善美”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如果你在这样的意义上、风格上把人性优秀的地方,把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纠缠能够写得清楚,就是非常好的作品。

  问题三:

  网络文学反映现实少?

  梁晓声:我坦率地说,我最初对网络文学、对网络小说以及对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确实有过微词,我那时候不是对这些样式的影视作品本身有意见,大家都很爱看,我内心最想说的是也要给现实题材以同等规模的空间。现实题材几乎变成了拾遗补缺,你们年轻人现在不必这样做,这事就交给我们这种人,你们做也好,你们做起来也比我们有优势。

  蒋胜男:其实很多网络文学题材可能不是写现实,但是反映的都是现实世界的一种焦虑。包括我们古装剧,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看宫斗,它反映的现实是人们在职场上那种危机感,分分钟都有个华妃在欺负我,我总觉得大总管笑里藏刀想坑我,皇帝就稀里糊涂,真正能做主的人根本不关心我们的生存状况。这恰恰是现实的生存焦虑和压力,通过一个非现实的壳,实现了共鸣。

  董哲:网络文学出现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实题材我们需要取材于根植于现实生活的信息,在我们过去的时代只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在今天的时代通过互联网零成本地进行实时传播。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它的竞品是随时随地在传播实时信息。我们的读者在看网络文学现实作品的时候,第一时间对标的不是同级别的作品,而是同级别的信息。一部文学作品的信息量,本身不可能和真正的网络平台所拥有的全覆盖的,全息的信息量去对比。所以这是它一个天然的难度。

  蒋胜男:在现代资讯的挤压下,对现实题材的作家提出了挑战,就是怎么把即时发生的东西,留下一个永久情绪。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红原:文旅融合为边远藏区发展破题

  • 优势栏目

    写历史的人步入历史 缅怀当代著名作家凌力二三事

  • 优势栏目

    虞顺祥:讲拉丁文的小熊维尼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