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散尽的边关家园-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烽烟散尽的边关家园

2019-10-22 15:31:14 北京晚报

  村里老宅与新房共存

  村委会所在的院落规模不大,却很整洁。三排简易的办公房屋构成了一座三合院,院子中央的旗杆上飘扬着五星红旗,院门两侧各有一块牌子,一边是村民委员会,一边是村党支部。门前的红色照壁上写着三个金字——二道关,两边的字小,中间的字大,“道”便凸显出来。于是我想,“道”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座村落安宁祥和之本。

  旁边的一条水泥路通向西边的山坡,我沿着这条路往山上走。当我看到一座精致的灰色小楼和一幢造型别致的木屋时,一位老人刚好从那个院子里走出来。他告诉我,这是一个养鱼的地方,院子后面有一个180米深的山洞,洞内有鱼塘,大小如一间房屋。鱼塘内养的是娃娃鱼,个头儿大的有四五十斤。如果夏天来,可以品尝味道鲜美的娃娃鱼,但游人不能进入那个山洞,以免带入病菌。山洞里养的娃娃鱼,因为避光避风,肉质异常鲜嫩。至于鱼塘的主人,老人沧桑的脸上露出景仰的神色,说他是二道关村的能人,在外面开金矿,发达了。我们一边闲聊,一边往山下走,说过去的韩歪子,说现在的鱼塘主人,说二道关村沧海桑田的变化,转眼又走回到村委会门前。

  聊得投机,便与老人一起在村子里转了起来。参差错落的村舍间有一条老街,在漫长的岁月里,曾是南北交通的主道。自从村东修了柏油路,老街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喧嚣。沿街的房屋大都修葺一新,墙壁上粉刷着灰色涂料。间或有一座老宅,散发着年深日久的气息。街边的景观性矮墙砌成了长城的样子,寓示着曾经的烽火边城,而墙根儿下废弃的石碾和碾盘,使人联想到昔日农家的日子。

  长街短巷里,一个街口对着另一个街口。街口有宽有窄,正如街道有长有短。外人走在那些长长短短的街巷里,有时会迷路,但村民不会。他们在四通八达的街巷里行走,就像鱼在水里游泳,总是能准确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钻进一个街口,七拐八绕,再从另一个街口走出时,目的地就到了。那些在外人看来没什么区别的街口,在他们看来各有各的不同,他们对那些街口了如指掌。幸好有老人陪同,我不仅不必担心迷路,还可以聆听那些街巷过往的故事。

  走过一条街巷,又走过一条街巷,每一条街巷都静悄悄的。看不到忙碌的村民,也遇不见嬉戏玩耍的孩子。老人说,过去不是这样的。小时候,他是村里的孩子王,带着小伙伴们撒种子、掰玉米、捡麦穗,干力所能及的农活儿。不干活儿的时候,就捉蚂蚱、捕山鸡、打鸟雀,有时也偷偷摘杏打枣。晚上,他们在村里捉迷藏,为了藏得严实,跑遍了所有的犄角旮旯儿,所以他对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都很熟悉。

  在一个宽敞的街口,老人告诉我,这里通风好,是村民们夏夜纳凉的地方。盛夏的傍晚,住在旁边的人家往街口泼一地清水,水很快就被滚烫的地面吸干。然后,地面凉快了,也干净了,村民们就拿来席子或板凳往那里一坐,摇着蒲扇,拉着家常,笑谈耳闻目睹的新鲜事。作为一个信息集散地,天南地北的奇闻轶事都在那里汇集。

  那时候,村子里热闹着呢。每天鸡叫过后,麻雀就叽叽喳喳地叫成一片。然后,男人们去井边挑水,偶尔传出水桶与院门碰撞的声音。太阳升起时分,走街串巷的小贩就陆续到来,卖豆腐的敲着梆子,卖香油的摇着拨浪鼓,卖针线的敲着铜锣,磨剪子抢菜刀的打着一串铁板,器物的击打声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构成了一道烟火气息浓郁的乡村风景。

  当然,最有趣的是打爆米花。那种爆米花的简易机器黢黑,像个大葫芦,架在火灶上转动着烧烤,旁边还有一个简单的风箱。爆米花的人一边架机器一边吆喝,然后拉动风箱,大葫芦下面的炭火便旺旺地燃烧起来。大约五六分钟后,爆米花的人大喊一声:“闪开啊,放炮喽!”随后“嘭”地一声巨响,白花花的爆米花便从葫芦口涌出,把整条街都熏得香喷喷的。

  听到那一声炸响后,大姑娘小媳妇就知道爆米花的来了。她们从家里端来玉米粒,排队等着加工爆米花,加工费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没有人讨价还价。爆米花的人不停地装米、摇炉、拉箱、爆破,街口便不断有炸响传出,不断有爆米花的香气飘散开来。孩子们聚拢过来,望着那个黑黢黢的大葫芦,仿佛在看魔术表演,然后眼巴巴地等着自家大人来打爆米花。爆米花固然脆甜可口,而打爆米花的热闹场景更是给古老的山村增添了许多欢乐气氛。

  我忽然想起关北城墙下面的炮台,就问,爆米花跟大炮开炮一样响吗?老人想了想,笑着说,我没听见过炮台上的炮声,但我觉得爆米花的炸响比炮声好听。哦,爆米花的炸响带来了香喷喷的美味,而炮声带来的往往是灾难。长城脚下的二道关人,懂得战争的残酷,更懂得和平安宁的珍贵。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荟萃近60幅代表作 香港举办“张大千精品展”

    为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香港苏富比主办、台北羲之堂协办的“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将于10月12日至11月9日在香港举行。

  • 800余名台湾妈祖信众赴闽谒祖进香

    10月10日,20多家台湾妈祖宫庙的800余名妈祖信众来到福建省漳州市的上街天后宫谒祖进香。图为台湾信众在上街天后宫旁主要街道绕巡,热闹非凡。

  • 探访台北最后一家铸字行

    10月10日,台北太原路上的“日星铸字行”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铅字排版。该铸字行开办于1969年,专门制作铅活字及铅字印刷,是台北仅存的一家铸字行。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网红工匠的另类成名史

  • 优势栏目

    残健融合“爱的阳光”公益晚会走进浙江乐清

  • 优势栏目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惊艳天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