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散尽的边关家园-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烽烟散尽的边关家园

2019-10-22 15:31:14 北京晚报

  二道关村中的老宅,隔壁就是新建的房屋。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岳强摄影

  二道关长城已经成为二道关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依托。

  二道关长城段,两座烽火台遥相对望。

  保存较好的鹞子峪古堡。 摄影:魏明俊

  ▌岳 强

  我开车从西五环出发时,厚重的云雾使远处的山脉若隐若现。而到达八十六公里外的二道关后,群山轮廓清晰,就连东面和西面山巅上的烽火台也清晰可见。那两座遥相呼应的烽火台基本保存完好,北面是瞭望窗,南面是门。当明朝守军的哨兵通过北面的瞭望窗发现敌情时,迅速燃起狼烟。山下的守军看到信号后,便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所以东西山巅上的两座孤楼,相当于明朝守军的两只眼睛,随时注视着北方游牧部落的一举一动。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烽火台门前没有台阶,门与地面之间是一丈有余的直立墙面。当年的明军哨兵是靠梯子登上烽火台的,那是他们进出烽火台的唯一办法。据说,这是为了防止敌军偷袭,确保烽火台万无一失。因为作为情报来源的烽火台,不仅关系到战斗的胜负,还关系到关内皇城的安危。

  在这秋冬交替的季节,我走进二道关,探访这段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长城的现状,以及邻近长城居住并生活的人们的状态。

  从二道关到二道关村,古老的长城有了新的含义

  明朝初期,皇家斥资大规模修复长城,北京北面的长城修筑得尤其坚固和壮观。怀柔境内的长城属于明长城的一部分,由内长城和外长城组成。外长城从延庆境内的四海镇向东南,经大火焰山、小火焰山,然后转而向东,经田仙峪、慕田峪、河防口、大长峪,与密云长城相连接。内长城由慕田峪向西,经贾儿岭、小火焰山、磨石口、大长峪、黄花镇,到达旺泉峪后,与延庆长城相连接。位于怀柔庄户村的小火焰山,是内长城与外长城的交会点。

  据史料记载,1453年建关的黄花城古称黄花镇,是内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旧称本镇口,也叫头道关。如今,关口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座墩台,墩台两侧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依山势而修的长城至今保存完好。关口附近的岩壁上,可见两个镌刻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字——金汤,显示出当年这道防线的坚固。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京城的守卫,明军在黄花城北面又修筑了一段长城,形成了第二道防线,这就是二道关长城。此外,明军还在距头道关两公里的地方新筑一关口,称为二道关。关南城墙根西侧建一城堡,关北距城墙百米处平行建有三个炮台,加上东西山巅上的两座烽火台,构成了完备的防御工事。作为黄花城长城的附属防御设施,二道关城墙一直延伸到黄花城长城两侧,无论设计施工,还是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与黄花城长城一致,坚固性亦可与黄花城长城相媲美。

  二道关东面和西面是险峻的高山,山谷中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河边的道路通向京城。据当地人介绍,天气晴朗的时候,登上山巅的烽火台,山下的景象一览无余。向北可以瞭望到延庆四海一带,向南可以望见北京城。西面山上的长城已残缺不全,而站在那里向东望去,山梁上的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着向山谷延伸。东西长城顺山势而下,最终在山谷会合,而会合处的关口就像一把铁钳,牢牢控制住了山谷通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东西长城接近山谷的位置,分别构筑有两座敌楼。敌楼是用来屯兵的,设置得如此密集,说明这里曾经驻扎过重兵。

  在二道关外面,还建有一座御敌的城堡——鹞子峪,古时该地曾有猛禽鹞鹰出没,故得此名。鹞子峪堡是北京长城脚下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堡,正因为这样,使其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每逢假日,那里就成了游客们寻幽访古、流连忘返的地方。他们在那里欣赏五百年树龄的古树、石头垒砌的房子和早已成为历史文物的古城墙,乐此不疲。

  鹞子峪古堡位于二道关西鹞子峪沟内。明朝时,怀柔境内的长城关口下共有二十多个古城或古堡,鹞子峪是其中规模较小的一个。尽管规模不大,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并且具有罕见的四面御敌功能。东为二道关的右翼,南为黄花城长城二道关的北部屏障,西为鹞子峪沟的咽喉,北面护卫着鹞子峪关。据《四镇三关志》记载:“夷部出永宁南山谎炮儿(地名),过韩家川犯鹞子峪堡,被击溃。”说明这里曾是当年防御塞外敌人入侵的重点城堡。据《四镇三关志》和《西关志》载:“鹞子峪口,正关一道,城楼一间,水道二孔,挡墙二道,敌台二座,明嘉靖二十三年(1595年)建,宽漫,通众骑,极冲。”

  明山秀水间的鹞子峪古堡呈正方形,周长约四百米,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城堡。城堡外墙用大块条石砌成,呈灰白色,看上去十分严整。墙内填充着三米宽黄土,宽厚结实。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墙体无一处损坏。据说,石墙上原有双垛口组成防御墙,城门上还有一间防卫房,上世纪四十年代被日本兵强迫拆除,用于修筑炮楼。古堡南门外溪水潺潺,南山上长满苍松翠柏,对面便是黄花城长城。北山有一座烽火台,山脊上是二道关长城。现在,南墙中部仍保留着完好的城门,城门上部镌刻着汉白玉匾额——鹞子峪堡,由城堡演变而成的鹞子峪自然村仅剩十几户人家留守。

  在冷兵器时代,由城和堡发展而来的长城对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书·过秦》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吕思勉所著《中国民族史》第三章中说:“大兴师征之,则遁逃伏匿,不可得而诛也;师还则寇钞又起;留卒戍守,则劳费不资,故惟有筑长城以防之。”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游牧部落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措施,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战术。即使入侵者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只要长城上还驻守着强大的军队,他们就随时面临着被阻击、被伏击、被围歼的可能。更重要的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部各交通要道,纵然游牧民族的骑兵破关而入,也只能孤军深入,他们的后勤补给不可能通过关口输送进来。唯其如此,他们根本无法在内地立足,也就无法撼动中原帝国的根基。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大创举,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而二道关长城只是万里长城的一个缩影。如今,刀光剑影的边关要塞已经变成宁静祥和的古老山村,蜿蜒于山峦间的长城遗迹还可以看到,而二道关隘口已不复存在。除了东西烽火台和残缺不全的城墙,遗留下来的还有“二道关”这个村名。已经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二道关村,隶属于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二道关为行政村,下辖两个自然村。从二道关到二道关村,饱含了多少人世沧桑。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荟萃近60幅代表作 香港举办“张大千精品展”

    为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香港苏富比主办、台北羲之堂协办的“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将于10月12日至11月9日在香港举行。

  • 800余名台湾妈祖信众赴闽谒祖进香

    10月10日,20多家台湾妈祖宫庙的800余名妈祖信众来到福建省漳州市的上街天后宫谒祖进香。图为台湾信众在上街天后宫旁主要街道绕巡,热闹非凡。

  • 探访台北最后一家铸字行

    10月10日,台北太原路上的“日星铸字行”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铅字排版。该铸字行开办于1969年,专门制作铅活字及铅字印刷,是台北仅存的一家铸字行。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网红工匠的另类成名史

  • 优势栏目

    残健融合“爱的阳光”公益晚会走进浙江乐清

  • 优势栏目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惊艳天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