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深耕音乐堂20年 用艺术滋润京城-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徐坚:深耕音乐堂20年 用艺术滋润京城

2019-04-17 10:01:18 北京日报

中山公园音乐堂“掌门人”徐坚:

深耕音乐堂20年 用艺术滋润京城

  中山音乐堂总经理徐坚(右)正在为纪念中山音乐堂重张20年挑选展出用的老节目单。苏冠名摄

  四月的北京春风和煦,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里游人如织,日色渐晚,位于社稷坛东南角的中山公园音乐堂亮起灯光。中山公园音乐堂总经理徐坚站在前厅,看观众络绎不绝地走进来,等到晚上19时30分演出开始,古老的皇家园林沉浸在动人的音乐当中。

  始建于1942年的中山公园音乐堂是老北京最早的剧场之一,从一开始的露天剧场到半露天,再到如今的全封闭专业古典乐演出场所,它历经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199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斥巨资重新翻建音乐堂,1999年4月重张,音乐堂以如今的样貌伫立在中山公园里。自1999年音乐堂重张开始,徐坚就担任“掌门人”的职位,至今整整20年。

  音乐堂刚重张时,来自国内国外的演出每年有200多场。“这个数量不算少,但当时文化演出市场刚起步,尤其是古典音乐,正是培育观众的阶段。”眼瞅着手里有这么多好演出,观众却没有场场爆满,徐坚打心里着急。都说培育观众要从娃娃抓起,徐坚就带着团队走访学校,把适合学生看的演出推荐给老师和学生。有校方心存顾虑,说组织学生晚上看演出,结束时间是不是太晚了。“我们出车接送,只要有需求,我们商量着解决。”徐坚马上回应。

  同行的同事感到委屈:“我们的演出来的都是世界顶级艺术家,怎么出来做推广的态度,像求着别人来看一样。”徐坚却沉得住气:“有这么高品质的演出却不被大家知道,那才更可惜。”在她看来,开拓演出市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别人了解高雅艺术,知道这些演出的存在。“可能不会立刻看到效果,但只要有一天市民有观演需求,就会第一个想到音乐堂。只要我们演出品质好,看了一场,观众就会想看第二场。”徐坚说。

  转机发生于2003年。那一年北京遭遇“非典”疫情,大型文化活动暂停,几个月内音乐堂没有演出,可徐坚还是要来值班,“当时中山公园里满园的郁金香开得那么漂亮,可是只有我一个人看。”等到疫情消散,徐坚决定,每年都要举办的“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依旧继续。尽管因为“非典”压缩了准备时间,那一年仅安排了30余场演出,反响却好得出乎意料。

  从那之后,音乐堂的上座率不断攀升,登台音乐堂的演出也年年递增。从一开始的每年200场左右,发展到现在每年演出超过300场,对于音乐堂剧场来说,这个数量已经到了顶点。演出门类涵盖交响乐、室内乐、合唱、流行演唱会、京剧、昆曲、相声、朗诵等多种,还推出“古乐季”“中国古琴名家雅集”等艺术品牌演出,让看似小众的艺术形式也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此外,音乐堂还举办讲座、艺术夏令营、大师课等活动,近几年还组织艺术家进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

  20年过去,昔日的耕耘不断结出果实。去年举办的“打开艺术之门”活动中,有一位年轻母亲说,“我小时候在音乐堂听过音乐会,现在我也带着我的女儿来参加夏令营了。”听到这样的话,徐坚的眼眶微微湿润,她动情地说,“文化艺术最讲究润物细无声,所有的努力都有意义,每一步都在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报记者 韩轩)

编辑:郭丽娟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北京德胜门

  • 优势栏目

    新经典·岩波新书精选《格差社会》发行

  • 优势栏目

    春风十里好读书——武汉工人文化宫职工读书活动综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