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文西:将双脚深深扎在陕北这块厚重的黄土地里-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画家刘文西:将双脚深深扎在陕北这块厚重的黄土地里

2019-03-21 10:26:42 光明日报

  刘文西 资料图片

  不久前,朋友圈一个特殊的视频感动了许多人:视频里,一位头戴深灰色帽,身穿浅色灰衣,举止有些迟钝的耄耋老人,盘腿斜坐在狭窄的汽车副驾驶位上,一手执笔,一手扶纸,对着车窗外的树木一丝不苟地画着。他的身旁,一位女士动情地介绍:“看咱最勤劳的画家,过年都没有一天休息,一直在画画。”

  这位老人就是闻名全国的人物画家刘文西。

  记者近日如约来到刘文西的新家。一进门,老人就已坐在客厅的小桌边等候了。客厅里,沙发、花草、物品等虽占去绝大部分空间,但依然暖意融融,显得简朴自然。

  信仰成就大爱

  在人们的印象里,灰衣、灰裤、灰帽和布鞋,几乎就是刘文西的“符号”和“标配”。刘文西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县水竹安山村,1950年考入上海育才学校学习,1953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深造,成为潘天寿等名师的弟子。

  在上海育才学校学习的时候,刘文西积极追求进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让他如获至宝。“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革命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革命的文艺作品。”刘文西说,第一次读到这些滚烫的文字时,他备受鼓舞。

  “当时我只有17岁,第一次听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它指引着我一生的文艺道路和艺术实践。”刘文西说,“以后,我还看了很多关于延安的历史照片,对那一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向往。作为艺术家,必须要到这样的地方去学习。”

  1957年,大学还未毕业,刘文西就迫不及待地赶往革命圣地延安参访:“来的时候是冬季,我们一路步行,急切地想看见宝塔山,但转一个弯,没有,转一个弯,没有。最后终于看到了,我疲惫的身子似乎要飞起来了!”刘文西说。

  在延安,充满好奇的刘文西沿着革命的足迹不断寻访,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他,也教育着他如何做人作画,而这块黄土地上勤劳、勇敢、朴实、善良、赤诚的人民,也让他情为之所系,魂为之所牵。

  “他们对革命有着非同寻常的觉悟和感情,我一定要留在这里与他们交朋友,去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1958年,刘文西大学一毕业,就不假思索毅然决然地申请留在西北、到西安美院工作。

  以后,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刘文西饱含深情地将自己的双脚深深地扎根在陕西,特别是陕北这块厚重的黄土地里,并收获了巨大成功。刘文西爱画毛主席,也擅画毛主席,创作了大量以毛泽东事迹为题材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成名作《毛主席与牧羊人》,不仅发表在1960年的《人民日报》上,而且还受到了毛主席的夸赞:“文西画我很像……”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在蓉成立

  • 优势栏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氏风筝”走进北京师范大学

  • 优势栏目

    “榜样的力量——雷锋精神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启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