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苏大强”揭开多少孝悌观的更迭

2019-03-21 08:47:56 文汇报

  苏明玉一边摆明立场与苏家“两不相欠”,一边总在经济上施以援手。图为《都挺好》海报。

  【编者按】

  家庭,中国影视作品里长久的主题。尤其是距离大众更近的电视剧,往往被视为观察当时家庭观念的一个窗口。正在热播的《都挺好》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它深入到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家长里短,剖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到底难在哪儿。同时该剧也引发思考,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你我,该怎样念好家庭的“经”、走好人生的路;我们能否寻找出问题的最优解,以消解社会迭代过程中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新生家庭内部、家庭与社会的种种应激反应。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电视剧《都挺好》中,倪大红扮演的“苏大强”几乎成了大众传播空间里“恶”的代名词,这个名字集中了自私、怯弱、贪财、虚荣、不负责任、无理取闹等诸多人性弱点。正因为此,“苏大强含量”被一些网友调侃成衡量自家幸福指数的标杆:家有苏大强,亲人泪两行;家和万事兴,大强必远行。

  这样一个人人喊打的父亲角色除了搅得家宅不宁、制造戏剧冲突,他还有什么存在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艾青、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赵宜、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杜梁都是青年学者,与剧中苏家三兄妹同属一代人。他们不约而同提到,《都挺好》是站在子辈立场叙事的家庭伦理剧,它让70后、80后这些作为如今社会主体的一代人思考,自己该如何与父辈相处;人们数落苏大强的深层逻辑,其实与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家庭正在更迭的孝悌观念紧紧相连。

  青年学者把一个问题抛给大众也扪心自问——如苏家兄妹渴望的理想状态那样,既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又希望在长大成人后不被父母的相关问题所牵绊——为人子女,我们期待“完美父辈”,这个要求是否有点高?

  没有好好活过的人最怕老,苏大强的“作”由此而生

  苏大强的“作”在网上催生了一套表情包,小到耍无赖时嚷嚷着要喝手磨咖啡,大到买房时列出一长串不合理要求。由此引发的家庭连锁反应,轻则因他的推卸责任引发小一辈的口舌之争,重则闹到儿女陷入婚姻危机。许多人都问,生活无忧,他那么作天作地折腾的动机是什么?

  剧情里呈现了一部分答案。妻子去世前,苏大强窝囊了一辈子。工作上,他郁郁不得志,被“发配”到边缘岗位。家庭里,他没有话语权,无爱的婚姻将他迫到了生活的墙角。妻子离开后,陡然站到“一家之长”的高度,在苏大强的认知里,空气应是自由的,生活该是自在的。正如他短暂的那次离家出走,洗浴中心里又蒸桑拿又大快朵颐的状态,才是他向往的人生尾音。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在蓉成立

  • 优势栏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氏风筝”走进北京师范大学

  • 优势栏目

    “榜样的力量——雷锋精神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启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