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绝唱:彩色纪录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大师的绝唱:彩色纪录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2018-10-22 14:49:45 北京晚报

  2 很多镜头梅先生拍摄时一次通过

  在拍摄《梅》片时,大家都非常细心。每出戏、每个片段、每幕场景都极为认真地对待,甚至包括演员每个眼神、表情、身段、手势乃至所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等,都要考虑再三,力求在每个画面上完美地展现出梅兰芳先生舞台艺术的精粹与极致。因此,无论是创作团队,还是文化部电影局领导都是在反复推敲,大家都在争议、妥协然后达成共识的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行。父亲当年的工作日志里详细地记述了这一切。

  例如1955年7月20日,在电影局听取了有关《梅》片的苏联专家的汇报后,陈荒煤副局长肯定了该片,“影片中镜头的蒙太奇运用得好,角度与场面比较丰富,突出地表现了梅兰芳的表演”,并提出了建议。他希望比较重视京昆艺术的传统与原创的吴祖光导演,“能够充分运用电影本身特点和手段”。陈荒煤副局长还对几位摄影师讲,“拍摄上不要采取像拍新闻片那样一天就把声音和画面都搞下来的方法,而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多思考,慎重处理好每一个画面。比如演员位置问题,不合适就要动一下。常常由于稍微动了一点使画面完整了,也许差了一点就完全失败了,在艺术处理上有很多微妙之处。”

  部、局领导反复强调,“我们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影片,有着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它不但把京戏的古典艺术搬上银幕来说明我们祖先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传统,并且说明由于梅兰芳这样的人民艺术家花费了五十多年的创造性劳动,而把古典艺术传承下来并给予充分发展。我们就是来记载我国古典艺术的历史和作为传统京戏发展到今天的成就。”

  除了介绍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在《梅》片中,也集中介绍了梅兰芳大师的爱好与交友等生活细节。绘画、训鸽、养花虽然只是梅先生的业余爱好,但他对这些爱好相当专注,也颇有心得。因此,在拍摄梅先生放鸽的场景时,75mm镜头追踪了自由翱翔于碧空白云中的一只鸽子,然后扩大为鸽群,镜头由远至近,背景颜色的交错与鸽群路线的更迭,表现了变化中的美,暗示了梅兰芳先生驰骋于京剧艺术的历史传承,与时俱进,创新求变。而拍摄齐白石老人做客梅宅时,他们一杯清茶且推心置腹交谈,这时镜头由近渐远变成了他们凭栏而立,画面简洁却寓意了梅先生“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境界与追求。

  梅兰芳先生早在1920年就拍摄过《天女散花》等电影,因此他对电影艺术非常熟悉,不怵镜头。在镜头前,梅先生表情悠然自若,许多场景他一次就拍下来了。梅先生虽已功成名就,但对艺术仍精益求精。《梅》片制作中,他无论多忙多累,却始终坚持看样片,如若认为表演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会要求重新拍摄,力求完美。

  此外,考虑到梅兰芳大师德高望重且六十多岁的年龄,一般情况下,摄制组的意图、想法尽量不去直接惊扰本人。例如,雅克甫列夫顾问觉得梅先生的化妆应该再浓一点,因为特写、彩色片需要这样;又如,不同于京剧舞台的电影灯光设置与摆放要求等,这些建议大多是创作人员同副导演岑范先生接触、沟通,由他代为转达。梅先生为人谦逊好学,好的建议和想法他大都力求甚解,并欣然采纳。

  拍摄梅先生的京剧舞台艺术时,基本上使用一台摄影机,多为父亲执机。当然,也有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用两台摄影机同时拍摄的时候。顾问雅克甫列夫先生在灯光等方面要求苛刻,因此试光或试镜时,由其他替身演员出场,而在正式拍摄时,才请梅先生出来。在拍摄时,大家也非常尊重梅先生的要求,一段一段地拍,梅先生认为戏到哪儿或哪个段落该停,剧组人员就停机,并请梅先生到会客室休息,因为毕竟当时条件有限,摄影棚里冬季冰冷而夏季又太热。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成都开展

    《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展出文物521件,主要以金银器为主,吸引大批民众参观。图为出水的金册吸引参观者。

  • 沙漠夜空 古乐飘扬

    10月20日晚,演员在“沙漠箜篌星空音乐会”上表演节目。 当晚,“沙漠箜篌星空音乐会”在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举行。

  • 爱在重阳

    当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全国多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优势栏目

    四川首家民办航空博物馆进展顺利

  • 优势栏目

    探访贵州从江芦笙制作技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