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从“小喇叭”到“老玫瑰”-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曹灿:从“小喇叭”到“老玫瑰”

2018-07-10 07:58:14 北京日报

  2.悟业

  “一遍拆洗一遍新”

  从年轻时起,直至如今,每一次登台演出前,曹灿都要把作品细细捋一遍,纵然早已熟记于心。用他的话说,这叫“一遍拆洗一遍新”。

  “我们那个年代的演员,从年轻时开始都是有追求的,组织上对培养青年演员有一种责任感,给我们下单子,规定每年读多少书,每周还要安排业务学习。我们每天早上都会练功,到一定阶段之后,要写艺术总结,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曹灿陷入深深回忆中。那时候,演员们很敬业,“每次演出前,我都会把作品从头到尾捋一遍,有没有新的感受?新的想法?不能只是上一次的翻版、复制。散了戏之后,我们还要开会,总结得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艺术质量啊!”

  言罢,曹灿又仿佛自言自语:现在的剧院,估计可能没有这一套了,“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大家都急着想出名。我们那会儿,把剧院真是当作艺术殿堂,无论大角色,还是小角色,都特别认真对待。‘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我们奉行的艺术信条。”

  活到老、学到老,是曹灿奉行的另一信条。他当年录制白居易《琵琶行》,自我感觉不错,之后还出版了光盘。但后来经过一些时日,发现有些地方读音其实是错的,“比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里的‘转’字,我读的是三声,后来一琢磨,意思不对啊,应该是四声才对。如今,我再朗诵这首作品,就改过来了。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感性接触、理性分析、实践检验,是我播讲作品必经的三关。”

  同样是《琵琶行》,随着年岁增长,曹灿也更参透了作品内涵,“比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她为什么迟?因为有顾虑,觉得自己身份低贱卑微,所以犹疑不定,不知该不该说。于是我就在‘欲语’和‘迟’之间加大了停顿,表现犹疑感,这样的话,人物当时的处境、心态就充分表达出来了。”

  除了朗诵艺术,曹灿也曾涉猎影视剧拍摄,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塑造邓小平的形象。在电视剧《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曹灿饰演年轻时的邓小平,当时50多岁的他已有抬头纹,每天早上要四五点钟起床化妆,用胶水把皱纹填平。而为了在神态和气质上贴近人物形象,他阅读了大量资料,只要电视上出现邓小平的镜头,他就仔细观摩、琢磨,还找来邓小平的讲话录音练习发音……

  “不但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出色地完成任务,要下功夫,发挥出最好水平,而不是应付,更不能糊弄。只有你自己走脑、走心,入脑、入心,观众才可能认可。”这是曹灿对待每一次艺术呈现的心态。

  演员要有“第三只眼”,要时时检视自己的表演,曹灿这么说,也这么做,“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就是希望能保持艺术长青,所以我们有个观念:台上自信,我是最好的;到了台下不能这么想,要想着强中自有强中手,要不断提高自己,对艺术保持敬畏之心。”

  回首艺途,曹灿内心深藏一份遗憾,那就是学识欠丰,“我是‘记问之学’,零碎习得,非系统之学,而且只是皮毛,很多时候感觉跟不上,比如朗诵古诗,对于格律就不是特别清楚。我特别敬佩有些人说起某些东西,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所以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读书太少,小时候太不用功了……”

  唯因如此,曹灿最怕谬赞、过誉,“千万别说我是什么大师,包括你写我的时候,过高的评价千万不要有。我就是‘演员曹灿’‘朗诵艺术家曹灿’。其实,知道你这个人的,用不着介绍;不知道你的,介绍也没用。对吧?整一堆头衔儿,其实都是浮云,神马都是浮云。”

1 2 3 4 共4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 优势栏目

    “中国联合展台”亮相法国 66部纪录片里看中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