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讲述真实的新疆:到新疆去是一种人生选择-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用镜头讲述真实的新疆:到新疆去是一种人生选择

2018-05-14 09:37:57 中国青年报

  从《我从新疆来》到《我到新疆去》

  从《我从新疆来》到《我到新疆去》,来去之间,改变的是思路和视角,不变的是渴望理解和沟通的情怀。

  2016年12月22日下午,在北大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评选发布与对话论坛上,《我从新疆来》获得了“年度掌声”。作为推荐人,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在中国电视普遍追求“高大上”的潮流中,在新疆题材纪录片纷纷致力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身份”的宏大叙事时,该片却对“人的精神”进行深度挖掘、仔细雕琢,描摹出新疆人骨血里的善良和真诚,从新疆人的角度展示了当下中国人的态度与形象。那天,坐在台上讲述《我从新疆来》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库尔班江忍不住哽咽了,为了曾经遭遇的数不清的误解和委屈,也为了逆境中始终没有放弃的坚持。

  那天的对话里,白岩松说,如果拍第二季,就拍那些奔向新疆寻找和创造梦想和生活的人,讲述他们的故事。而这也正是库尔班江的心愿。

  仅仅一年半后,《我到新疆去》完成了,“和《我从新疆来》里我希望人们看到普通的新疆人的初衷一样,我同样希望人们看到,那些到新疆去的人的故事,毕竟没有他们,我也不会走出新疆。”库尔班江说。

  “这些故事里有新疆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一起碰撞的火花,也是中国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最好证明。”在库尔班江看来,当下,人类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迁徙已经变得非常平常,而这些普通而平凡的火花,正是《我到新疆去》想要表达的。

  去年夏天,库尔班江曾两次受邀前往美国,一方面就《我从新疆来》进行作品交流、演讲,另一方面带去了《我到新疆去》的预热片《维吾尔服饰百年之美》,展现了从1910年到2010年以来每10年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服饰的变迁。这些服饰都是根据史料、古籍、老照片整理还原而来,不仅表现了新疆地区百年来女性服装的转变,也描绘出新疆多姿多彩、交相辉映的民族服饰文化,“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的活动上播放了该片后,反响热烈,3个城市均已开始接洽做‘百年之美’的服装秀,希望能在当地通过这些服饰的真人演绎,加上音乐和舞蹈,把新疆百年来的服饰变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印象直观地展现给更多人,不仅让国人更了解本国文化之美,也让更多外国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我要把我生长的土地上的多元文化,用我自己最擅长的影像的方式展示给所有人。所以,我在路上,一直在路上。”身兼导演、摄影师、作家和企业家多重身份,而库尔班江最珍视的是自己手中的相机,“摄影师拿起相机,便背负着社会责任感,摄影师不说谎,用镜头记录真实”。

  作为我国的西北门户,新疆有很多少数民族,但让库尔班江一直感到遗憾的是,通过媒体我们能了解到的往往只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少数情况下会有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将如何去呈现?在明年即将完成的《我从新疆来》第三季《我生在新疆》的图书和纪录片里,他计划把镜头拉回到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身上,把大家熟悉喜爱的新疆美食作为切入点,通过人们的真实故事,来描绘各民族文化与传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并给大家呈现出新疆的多民族分布格局。(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吴晓东)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民间藏宝人的爱与愁

    不管民间博物馆选择怎样的方式生长,人气才是最关键,有了客流量才可能让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 遇见水仙

    人生如上山吃茶,终会喝完那一杯。

  • 词二首

    词二首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绽放青春风采 培养未来人才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 优势栏目

    朗读,需要理由吗?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