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红月亮

2018-05-14 07:50:27 人民日报海外版

  幸福一方黎民百姓

  月亮高高地升起来,打铁水开始了,灿烂的火花照亮了天际,男女老少的脸上都映照着天上的月光和人间的火花。

  春去春又来,白沙古镇上的人都知道,年年闹元宵最让人兴奋的盛宴是绝技“打铁水”。这是江津当地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源于明末清初,最早来自民间补锅匠的手艺,锅补好后,剩余的铁水在坪院里抛洒戏耍,以此祈福,后演化为逢年过节时,补锅匠们聚集在一块儿“打铁水”,寓意日子红红火火。

  这时,在准备玩灯的空场上,打铁水的师傅们早就搬来了炉子,木炭烧起大火,熔化铁水……一切准备就绪,锣鼓也一阵紧似一阵。在人们紧张的期待之中,一位师傅终于举瓢舀起沸腾的铁水,接着随手一抛,他身旁的几位迅捷用一块木板接住,然后转身将那铁水洒向空中——刹那间,但见无数颗流星冲向夜空,划出一道道璀璨的弧线,随之一朵朵盛大的焰花依次绽放。

  围观的人们发出一阵阵欢呼。

  一边惊叹一边好奇,铁的熔点高达1000多摄氏度,“打铁水”怎么做到如此自如的呢?火红的铁水在那些师傅们手中就像是温柔的锦缎,随手就裁出千万花朵,他们的动作不慌不忙,娴熟自然,就像舞蹈一般。小吴在一旁笑道:“这些抛铁水的师傅都是白沙附近普通的农民,但打铁水的家传大都四五代了,从爷爷的爷爷传到如今,他们从小就练习,早就得心应手。”

  不觉看得痴迷,红彤彤的铁水一次次被掬起抛撒,又恰似天女散花,姹紫嫣红,那火树银花不夜天,或许正是由此而来?正看着,突然鞭炮齐鸣,一支又一支长龙摇头摆尾地冲向了铁花绽放处。

  他们在热烈的火花中穿行,舞龙者袖口裤管都扎得紧紧的,头巾将头顶和大半个脸也都遮得严实,放鞭炮的人故意将炮仗朝他们跟前丢放,但一个个舞龙者毫不躲闪,反倒一个劲直往炸得响亮的地方钻,越舞越带劲。江津人称之为“炸龙”,噼啪声中,果然是冲天的豪情、传世的勇气。大龙小龙,还有女子们舞的龙,群龙相会,一片欢腾。

  数万人在这一刻就像铁水似的沸腾起来,他们释放一年的辛劳,燃烧新一年的希望。这漫天火花不是焰火却胜似焰火,它那么明亮,那么滚烫,灼灼辉辉,连天上的月亮都被它灼热了。

  一抬头,那半空中的月亮真的是红了脸庞,圆圆的,仿佛可以触摸到毛茸茸的红晕。我从来没见过那么温暖的月亮,红月亮。

  在这个夜晚,人们向往幸福的元宵之夜,月亮也播洒着温度,它让我们的心也都热热的。“蜀江春涨涌波澜,泛溢龙门两岸宽。”古人江渊的诗应证了他的家乡长江之上的春浪,正滚滚向前。

  (叶梅,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多年从事文学创作、编辑,著有小说集《撒忧的龙船河》《五月飞蛾》《最后的土司》《妹娃要过河》《歌棒》,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朝发苍梧》《大翔凤》《从小到大》《穿过拉梦的河流》《根河之恋》,长篇纪实《第一种爱》《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强国重器》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蒙古、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叶  梅)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民间藏宝人的爱与愁

    不管民间博物馆选择怎样的方式生长,人气才是最关键,有了客流量才可能让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 遇见水仙

    人生如上山吃茶,终会喝完那一杯。

  • 词二首

    词二首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绽放青春风采 培养未来人才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 优势栏目

    朗读,需要理由吗?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