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与园林之争何时休?郭丽文“文化差异论”道破本源-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景观与园林之争何时休?郭丽文“文化差异论”道破本源

2019-01-11 22:20:29 北国网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在景观设计领域的交融愈发深入,有力促进了中国现代景观行业的发展。然而,近几年国内景观界却始终存在“景观与园林的区别”之争,园林似乎逐渐被“掩埋”甚至遭到无视,2017年还曾因“教授诋毁园林却申报园林院士职称”的事件引起一场“唇枪舌战”,从此关于景观与园林两者差异的观点“论剑”始终没有停止……

  “景观”与“园林”到底有何不同?面对这一根源性问题,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多数人的看法也存在模糊性,且认为两者概念不太能分得开。不过,深耕中国园林设计事业二十载之久的郭丽文先生在该问题上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景观”与“园林”的本源区别在于中西造园文化的差异。

  图为 郭丽文先生

  “景观设计概念来源于西方,近二三十年流行起来,但‘景观’一词基本上将‘园林’一词盖住了,就像流行歌曲压倒了传统音乐。”

  郭丽文表示,“景观”从概念上来讲,景,就是景物,观,用眼睛来看。所以“景观“一词强调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具体物象,可以指某一棵树,一盏灯,一把椅子,也可以是一道墙,每个小品体现的是设计师的个性,表达单一,某种程度而言属于快餐文化,因此符合快速发展的时代。而“园林”则隐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园林”则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包含了建筑、园林规划、宗教、哲学、民俗、植物文化、园艺、雕塑艺术、水利等,是集大成的综合性空间艺术,这一点在学术科普中也被强调,世界园林形态就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体现。

  正如郭丽文所言,追溯到中国园林的起源,中国历代造园师始终秉承“消除我相”的设计原则,即为消除设计师的个性,要有统一性、协调性的自然艺术创作。,如明朝末年的造园家计成在其著作的《园冶》中记载:“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对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最高境界的概括,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和诠释。

  郭丽文还从古汉字文化角度分析到,“園”字中间繁体字是袁氏的“袁”,东汉·许慎《说文》意思是穿长衣裳的模样,而“口”为空间,因而“園”即为有着生活气息的空间,或者为人游览观赏的空间。即使简体“园”字中间为“元”,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之作《易经》中的卦辞也记载了“元亨利贞”:元者,天也、道也,代表自然,“林”,代表生命,也代表大自然,所以“园林”一词讲究的是有着自然生命的空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域。

  郭丽文进一步解释,园林设计渗透着丰富多样且悠久的民族文化,空间表达形式就变得多元,这一点和追求个性诉求的景观设计不同。“园林代表一处自然的生命空间,是立体四维的。那么,这个空间的自然景象除了眼睛看到的,也可以由耳朵听到,比如雨打芭蕉声、春蛙秋蝉、莺声燕语之悦耳,还可以是嗅觉感受,如桂馥兰香、暗香疏影、槐香绕堂等,当然也有触觉。,深入其中,让人有所思、有所感,可品、可览、可憩、可观、可游,游不同的空间相连,品每一处小景怡情,观一扇窗、一朵花、一棵树、一道墙,从中感受每个物象所隐含的不同文化,每览一处景点都能触动深层次文化特性的考究,园林在就是处处都体现了自然的生命景象。”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巴中南龛摩崖造像

    南龛摩崖造像,地处四川省巴中市城南1公里的南龛坡山,现存造像2553余尊。始于南北朝,多为唐代造像。

  • 福建举行少儿舞蹈美育成果展演

    福建省少儿舞蹈美育成果展演在福州市举行,集中展示近年来福建省持续开展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成果。

  • 从卫浴到文创 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浙江省建德市一家传统卫浴公司,在2014年融入“文创+”概念,创办“铜师傅”品牌,转型设计制作铜工艺品,与国家博物馆、漫威公司、韩美林工作室等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出系列纯铜工艺品,销售业绩节节攀高。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云上巴拉》:藏族小山村的改革开放40年

  • 优势栏目

    巨晓林新书首发——《咱们为什么要入会——写给农民工的十二封信》

  • 优势栏目

    滇池上游湿地生态修复美如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