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时隔200年黄村村民 再迎新龙舟骏水

2018-06-04 13:18:08 羊城晚报

  C

  龙的传人:

  几代人对龙舟的共同执着

  前面说到的番禺洛浦上漖村,其实是一个与龙舟有着十分深厚渊源的地方。这里是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基地,手工造船历史140载,更以造龙舟技术精湛闻名于世,几代“龙的传人”薪火相传,为一代代龙舟爱好者“筑梦”。

  负责制造黄村龙舟的龙船厂位于村里龙舟中路,临近上漖涌,可通往珠江后航道。今年43岁的黄剑挺,是上漖龙舟第五代传人,也是该龙船厂的负责人。

  目前上漖村还有7家规模较大的船厂,以家族式经营为主,主要有黄、卢、梁、陈四个姓氏,黄氏是上漖村最早造龙舟的家族。据村中老人讲述,黄允是上漖村最早造龙舟的工匠。黄允之后,将技术传给黄寮,这是第二代。再后来,黄寮又传给他的儿子黄福、黄辉。“我爷爷黄福又把龙舟制造工艺传给了我父亲黄善。”黄剑挺说。

  2010年,在外闯荡多年的黄剑挺回来接手家业。对龙舟的热爱,源于一生专注于龙舟的父亲黄善。“我父亲15岁开始造龙船,今年75岁,一辈子热爱龙船。我们造龙舟,还会有踢球、旅游等兴趣,但是我父亲的兴趣爱好是龙舟,可以说是100%投入。”

  目前,厂里共有十几个工人,年龄跨度30岁-70岁。“做龙舟最开心是有一种荣誉感,一条好的龙舟,会得到很多称赞。”黄建庭说,小时候他曾随父亲去其他村吃龙船饭,父亲进去时,全场人站起来热烈欢迎,表达对龙舟师傅的尊敬。时至今日,邀请龙船师傅参加龙船饭的传统,一直有保留。

  第六代“龙的传人”是黄剑挺得侄子,今年35岁的黄润佳,他28岁开始向父亲学做龙船,今年他父亲已经67岁,仍工作在一线,父子“拍硬档”一起上,“如今很少人做龙舟,但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龙舟的文化越来越受重视,所以很需要我们去传承造龙工艺。”黄润佳说。

  D

  龙船工艺:

  6大工序共60道小工序

  “上漖十样花开,好事自然来,我们一定找龙船抬。”每到龙舟骏水,上漖村村民陈浩能就负责“吹鸡”,组织整项仪式。他对上漖村龙舟的工艺,相当自豪。“龙船工艺100多年没有变。”黄剑挺说,虽然如今有电锯、电刨等辅助工具,但传统工艺代代相传。改革开放初期,村里造船厂超过30家,“上漖龙舟”在巅峰时期占据广东八成龙舟市场份额,所造龙舟还远销中国港澳地区、东南亚,甚至走向南非。“当时村里有超过200人参与造龙舟,单锯木就有两人专门负责。”黄剑挺说,上漖龙舟依靠工艺打天下。

  据了解,龙舟有标准龙与传统龙之分,前者长度15.5米,后者长度达三四十米,具体米数以好意头定。一条传统龙,需要四五名工匠花两个月时间完成,共有6大工序共60多道小工序,其中最难的是“掌口”,要求不用钉子的情况下,将两块板牢固接驳,新徒弟起码要学习大半年时间才能熟手。

  如今,黄善每天都会出现在龙船厂,指导后生一辈将工艺做精。黄剑挺说,父亲对工艺要求很“苛刻”,有一点点瑕疵,都要叫工人改正,甚至重新做,所以全厂工人都害怕他父亲。他一生以父亲为荣,“一般学师都要10年以上,我父亲做了60年龙舟,我自己入行才8年,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很多人以为,龙船厂最忙碌的时候在过年后端午前,其实因为订单太多,有些不得不推迟,导致一年到头龙船厂都生意兴隆。由此可也证明,人们对龙船这项传统热情未曾消减。黄剑挺最大的愿望,是龙舟传统与工艺均代代相传。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聚焦老工业基地 彰显新时代职工新风貌新作为

  • 优势栏目

    中国美术大师靳尚谊携中央美术学院“最美天团” 集体献读致敬世界美术大家

  • 优势栏目

    曾孝濂为“生命”作画感动网友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