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图)

2018-05-18 07:14:36 人民日报

  “相逢”柏林

  中埃文物跨时空对话

  埃及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两大古老文明皆由大河孕育,源远而流长。2017年7月,上海博物馆和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中国和埃及:世界的摇篮”特展,让两大文明在柏林碰出了火花。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博物馆就开始同境内外一些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合作交流。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的世界巡展在各地取得轰动效应,引发了上海博物馆策展团队的思考:除了将精品文物送出国,如何推出更有新意的展览?展览既要扎根中国传统,又要面向世界和未来,在人类文明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这次特展正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庞大、最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馆藏众多精美的埃及文物。在确定这次展出的主角为中国和埃及文物以后,上海博物馆和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的策展团队进行了多次讨论,各自选出多件精品文物,但如何在这些来自不同文明的文物间建立起联系,成为困扰双方策展团队的一个难题。

  “这种文明对比展览,要对两个文明都有深入了解才能比较,否则就很牵强。这对中国博物馆界的知识结构包括眼光提出新的要求。”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

  在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库,一件古埃及王后的宝石项链令中国的玉器专家感觉似曾相识,她随即想起在上海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一件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石项链与之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感。双方专家一拍即合,“就是它了!如果将这两件饰品并列摆放,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比四五千年前的埃及王室和良渚贵族的形象,是不是能发现一些奇妙的巧合?”

  整个展览的思路豁然开朗,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对比”的形式来陈列组合两国文物,就好似一个开放的解谜游戏,观众不需要读懂晦涩复杂的文字说明,他们在观察比照中,自己就能发现暗藏其中的某种内在关联,仿佛文物本身“会说话”。

  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展览,将中国商晚期的刻辞牛胛骨和古埃及托勒密时代的纸莎草《亡灵书》相比照,让观众得以直观感受中国早期甲骨文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源流和发展;越王勾践之子的青铜佩剑与新王国时期的王后立像比邻,代表着两大古国王权的时代印记;西汉出土的银缕玉衣与古埃及石质棺椁并列陈列,展现先人对永恒不朽的共同想象……

  展览共吸引了近40万人次前来观展,也引起了当地各大媒体的关注。德国《世界报》称:“此次展览展示了在数千年前,古代中国人和埃及人是如何在其人性的创造力中,差异化地统一到一起。”

  柏林国家博物馆所属埃及博物馆馆长赛弗里德说,欧洲人对埃及文明了解相对稔熟,对中华文明特别是先秦与汉代文化不太熟悉。这种展览方式有利于帮助德国民众迅速理解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灿烂文化的过程。

  柏林国家博物馆所属亚洲博物馆馆长鲁克思非常喜欢这次展览的创新呈现方式,认为“这次展览开创性地将两大文明的文物系统陈列在一起,让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展开了一次长时段、多维度、深层次的跨时空文明对话”。

  “迷你”展览

  蕴含深厚文化内涵

  两件文物也能办成一个展览?

  答案是肯定的。2017年10月,上海博物馆将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子仲姜盘和清代书画长卷《清江行旅图》两件“重器”送至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举办为期半年的展览——“来自上海博物馆的珍宝”。四个月后,雅典卫城博物馆的两件珍宝——科拉雕像和舞乐图瓶画器盖“回访”上海,与中国观众见面。两家博物馆、四件珍贵文物,成就了中国和希腊文化轮番展演的大舞台。

  早在2015年,雅典卫城博物馆馆长迪米特里奥斯·潘达尔马里斯就向上海博物馆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采取交换展览的形式,各自从对方博物馆挑选两件展品来本馆展出,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希腊友好文化交流项目”。

  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超过100万件文物中,青铜、陶瓷、书法和绘画四大门类的收藏最负盛名,要选出百万分之二的展品,潘达尔马里斯经历了甜蜜而纠结的内心抉择。“他热爱中国文化,深谙中国茶道,对于中国文物的研究和鉴赏水平也堪称一流。”上海博物馆国际交流项目主管周燕群说。潘达尔马里斯在中国古代青铜馆一眼相中了子仲姜盘,又到书画库房选中了清代“金陵八家”之一吴宏的《清江行旅图》。

  子仲姜盘上铸造的铭文记载了它是晋国大师(官职名)为他的夫人“仲姜”制作的祈福之盘。盘通常与匜配套使用,是贵族在盥礼上用于洗手的盛水器。在众多青铜器中,子仲姜盘的年代不是最古老的,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在水流冲击下,盘内青铜铸造的水鸟、青蛙、鱼等立体雕塑都可以360度旋转,与盘底浮雕的小动物相映成趣,赋予了这件器物独特的生活趣味。它的出现意味着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已经从威严庙堂进入了日常生活。

  《清江行旅图》也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而在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员凌利中看来,它却是一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画卷,蕴含着人与自然共生互栖的诗意情怀。为了帮助希腊观众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凌利中特地带领摄制组前往浙江省富春江沿线拍摄短片。在这部短片中,真实的山川之景与艺术家笔下的画中之景,移步换景,相互映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静态的文物展示,辅以动态的视频短片,这两件“有故事”的中国文物一下子就抓住了希腊观众的心。而来自希腊的展品也引发了中国观众的浓厚兴趣。

  科拉雕像和舞乐图瓶画器盖,分别与希腊神话中两位最著名也最受人喜爱的女神雅典娜及酒神狄俄尼索斯相关,科拉雕像反映的少女形象典雅端庄,舞乐图瓶画器盖则描绘了狂欢景象,这也应和了本次展览的主题——“典雅与狂欢”。

  从文物数量而言,这两个展览的规模堪称迷你,但四件文物分别代表了两种文明不同的精神特质,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对于上海博物馆来说,举办这两个微型展的意义还在于这是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第一次来到中国,同时它也是上海博物馆与雅典卫城博物馆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凭借“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这次展览被观众们誉为2018年不容错过的“小而美精品展”。(孙路遥  龚  鸣  柳  爽)

  版式设计: 刘 慧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朗读者》助宗庆后成“浙江阅读代言人”

  • 优势栏目

    绽放青春风采 培养未来人才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