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的麋鹿:失而复得三十三年-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产业

归国的麋鹿:失而复得三十三年

2018-08-24 08:10:55 科技日报

 

  物种笔记

  33年前的今天,1985年8月24日,来自英国乌邦寺的22只麋鹿回到北京南郊的南海子公园,回到它们被传教士发现、本土灭绝又会重新孕育壮大的这块湿地,继续麋鹿的中国故事。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珍稀程度媲美大熊猫,距今已有二三百万年的生命历史,大约与人类同步。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麋鹿曾广泛生活在东部广阔的江河湖泊等湿地环境,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被严重破坏,加之过度猎杀,明代以后,麋鹿在野外逐渐消失,仅剩在皇家猎苑中幸存的少数。最终,由于八国联军入侵,麋鹿在1900年消失在永定河畔。

  到了这里,麋鹿本来和工业时代以来加速灭绝的上千种动物一样,将成为躺在南海子“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的一块石碑,在化石、图片和传说中永远沉默。这种故事,人类早习惯了。

  但一个英国家族改写了故事的结尾——19世纪末,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重金收集世上仅存的18头麋鹿,收养于伦敦附近的乌邦寺。

  除了英国人,麋鹿的命运还与一位法国人密不可分。

  1865年秋,即清同治四年,法国神甫阿芒·戴维在京南皇家猎苑外隔墙一瞥,发现了这种前所未见的动物。他用20两纹银买通侍卫,趁月黑风高时运出两副完整的麋鹿骨架,并一路运至法国。鉴定结果震惊世人,这竟是一种全新物种,得英文名“戴维鹿”。

  1866年,麋鹿经巴黎自然博物馆爱德华鉴定后蜚声西方科学界,它比大熊猫闻名于世至少早了半个世纪。此后十年,欧洲许多国家都从中国南海子弄到了麋鹿,流落他乡的麋鹿,分别被饲养于德、法、荷、比等国动物园中,但越养越少,处境堪忧。此后,才有了后来贝福特公爵收养麋鹿、使其绝处逢生的展开。

  在今天的南海子麋鹿苑内,立着一座戴维的石像,侧面镌刻他的功绩。从1862年到1875年,戴维在中国度过了13载悠悠岁月。13年间,他不仅向世界公布了所见之麋鹿、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珙桐的拉丁名即以戴维的姓氏来命名)等,还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本鸟类学专著《中国之鸟类》(1877年出版)的作者,述及772种鸟,包括他见到或采集到的470种,其中58种为新种。他的著作还有《蒙古旅行记》《华北自然产物和气候及地质情况观察》《中国雉类生境笔记》等,可谓著述勤勉。

  石像背后是戴维留下的一段话:“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宇宙的奇妙,却因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欲,变得视而不见、单调无聊。上苍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与我们共生的动植物,它们也有生存权利,我们却在残酷地剥夺着它们。难道造物主造就了这么千姿百态的生命体,仅仅就是为了让她的杰作之一:人类,将其永远地毁掉吗?”

  1985年,在动物学家的呼吁下,第十四世贝福特公爵送麋鹿回归中国。同年,我国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麋鹿种群在南海子复育壮大,并去往全国38个野外放归地开枝散叶。从1900年本土灭绝到1985年回归,再到如今国内种群数量突破7000只,麋鹿的发现、灭绝和复育成功是一次中外合作的动人接力。作为生态复兴的“旗舰物种”,麋鹿是活着的警示:人类啊,不要再迷路,这个“失而复得”的故事充满偶然,多少已经消失的物种并没有这种运气。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2018爱在七夕

    总会有人问,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执着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还是温馨从容的夕阳红?

  • 末伏将至,秋天是不是不远了?

    随着立秋的到来,今年的三伏天已然过半,但天气的酷热却并未因立秋的来临有所缓解。

  • 聚焦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这天,全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红原:文旅融合为边远藏区发展破题

  • 优势栏目

    写历史的人步入历史 缅怀当代著名作家凌力二三事

  • 优势栏目

    虞顺祥:讲拉丁文的小熊维尼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