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产业

广东佛山:建设“博物馆之城”开启文博事业新局面

2018-08-08 08:06:26 中国文化报

  目前,佛山市国有博物馆共有藏品近8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近1万件(套),位居广东省第二位,种类丰富、体系完善。此外,佛山市内非国有博物馆拥有大量珍品文藏。2016年5月,佛山出色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任务,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通过广东省文物局的验收。

  为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佛山市积极协助推荐非遗项目列入各级非遗名录,大力开展传承人培育工作。目前,佛山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项、省级非遗项目48项、市级非遗项目101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5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63人。另一方面,佛山市积极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指导、协助传承单位及传承人创新产品、拓宽销路,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8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80个。

  佛山市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让文物和非遗资源在传播城市形象上发声亮相、更有作为,目前已成功组织佛山陶艺精品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打破了“石湾公仔不过江”的“陈规”;佛山陶艺精品、木版年画等在国内多个城市展出,粤剧、陶塑、剪纸、龙狮、武术等前往国外和我国港澳地区进行展示交流,有效提升了佛山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尽管佛山市扎实有序推进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提升,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有关方面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及领导干部对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力度不大,对非国有场馆发展关注度不高。二是设施建设提升任务艰巨,设施覆盖不均等,缺乏标志性、龙头性博物馆,部分场馆特别是非国有场馆的硬件设施水平亟待提升。三是博物馆融入城市发展任重道远,博物馆建设运营还存在“就事论事”的倾向,支点作用不明显,对区域城建、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作用不够大。

  佛山作为广东第三大城市,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13万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市民对文化服务的要求已升级,对博物馆高质量的服务需求日益旺盛,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正当其时。2017年12月27日,佛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建设“博物馆之城”重点工作推进会,全面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今年6月12日,佛山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目标、任务、举措等进行了详细部署,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扎实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

  按照“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工作部署,佛山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已全面展开。目前,全市上下鼓足干劲、奋发有为,向着打造门类新颖齐全、布局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之城”而努力。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要上升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认识“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意义。

  在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佛山将突出把握“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把“博物馆之城”建设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当前,佛山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窗口期。佛山市委提出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赖文化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以建设“博物馆之城”助推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建设、扶持一批本地重点行业的产业系列博物馆,打造为本地制造业扩大展示与促进交流的窗口、创新设计中心与产业交流的平台,推动文化设计、文化创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以“博物馆之城”建设力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赢发展,改变以往对于博物馆建设运营就是单纯投入的“亏本”模式,探索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应性再开发、多样性再利用,实现博物馆的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二是坚持把“博物馆之城”建设与城市更新相结合。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认为,发展博物馆事业不能就事论事,要眼光放开、格局放大。实现“城产人文”融合,“博物馆之城”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要将“博物馆之城”建设融入城市治理这条主线,一同谋划、协同推进。佛山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建成了岭南天地等一批历史街区活化项目,改善了环境,提升了品位。因此,要主动将“博物馆之城”建设与重大城市规划、区域改造、景区建设、产业新区建设等进行对接,促进城市、环境、历史和人文遗迹有机结合,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产人文”相融。

  三是坚持把“博物馆之城”建设与文化传承弘扬相结合。佛山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承、道德养成和美育教育功能,通过一座博物馆讲述一段历史、一个展厅讲述一个故事、一件展品讲述一个情节,将“佛山故事”讲给人们听,让人们感受到佛山的厚重历史,体会到佛山的精神内涵与人文气息。

  四是坚持把“博物馆之城”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把“博物馆之城”建设工作纳入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以提高场馆的文化服务供给力为导向,提升博物馆建设体系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推动博物馆建设成果人人共享。

  建设七大系列场馆,

  实现体系化发展、系列性成长

  当前,佛山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历史综合系列、名人故居及革命文化系列、佛山产业系列、社区生态系列、非遗民俗系列、特色收藏系列、岭南艺术系列七大系列场馆作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主攻方向,推动全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实现体系化发展、系列性成长。

  鲁毅说,一方面,要立足佛山丰富的岭南文化历史和现实资源优势,建设一批能体现岭南风韵、佛山特色的专题场馆,如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对废弃工业旧厂房进行改造,形成以博物馆展示、文化创意、工业旅游为特色的产业,记录佛山工业的辉煌;另一方面,要通过七大系列专题场馆建设归纳提炼出佛山文化基因与发展谱系,提升佛山城市价值,为城市发展指路,为城市建设添彩。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经正式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含纪念馆)数量增加至100家,美术馆、艺术馆总数提高到100家,实现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1家美术馆或艺术馆。同时,非国有场馆数量增加至150家,占比提升至75%,并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强的优秀民办场馆。

  未来5年,佛山将抓好场馆新建工作,为“博物馆之城”建设夯基立柱。在“博物馆之城”的“施工单”上,佛山市博物馆新馆、康园、顺德华侨历史博物馆等场馆筹建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佛山市美术馆、佛山民间工艺博物馆、佛山纺织博物馆、佛山铸造博物馆、佛山中成药博物馆,以及各类遗址博物馆与革命纪念馆已列入重点筹划名录。同时,佛山支持各区、镇街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古村落活化、历史街区保护等工作,探索建设一批社区生态系列博物馆。对于新建场馆,佛山市将给予建设资金补助。

  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填补本地区博物馆门类空白以及体现产业特色和文化特性的专题性场馆,佛山在减负上做文章、在资助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出实招,形成非国有场馆扶持的“佛山经验”“佛山模式”。佛山将在城市规划中为非国有场馆合理安排建设用地,鼓励非国有场馆备案登记,引导其走向正规化办馆之路。非国有博物馆可比照国有博物馆享受土地、规费、税收、行业准入、职称评定、对外交流、政策支持、陈列展览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实施场馆提升工程,

  提高设施建设水平

  面对场馆设施不均等、缺乏标志性和龙头性场馆、部分场馆硬件设施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佛山将实施场馆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类场馆的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功能承载力、服务供给力和社会影响力。除重点推进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三水区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外,佛山鼓励非国有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尤其鼓励企业将自身的博物馆或展馆升级改造成行业博物馆,向特色专题馆转型。

  为提升非国有场馆办馆层次,佛山将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差异化发展、标准化办馆。为提升非国有场馆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佛山将建立完善非国有场馆运行评估体系,进行分级管理,针对已备案登记的博物馆,根据每年运营评估结果给予运营补贴。为促进差异化发展,佛山将协助非国有场馆厘清资源、找准定位,联系、支持其参加博览会、展销会,多渠道增强造血能力。为实现标准化办馆,佛山将制定博物馆建设运营规范及标准,并鼓励、引导非国有博物馆加入博物馆行业协会,鼓励佛山市博物馆学会专业技术人员到非国有博物馆担任业务指导员,鼓励佛山美术馆联盟的专业策展人到民办美术馆、艺术馆兼职,鼓励非国有场馆工作人员到国有博物馆挂职学习。

  展览是博物馆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博物馆综合实力的最佳注脚,建设“博物馆之城”要使场馆的数量与内涵同步前进、同频提升。为提升展陈水平,佛山将实施博物馆展览精品化工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岭南传奇、讲好佛山故事;鼓励各场馆利用先进科技辅助展示手段,保持持续的吸引力;鼓励本地博物馆、美术馆等组织馆藏精品到外地办展,传播文化佛山形象;鼓励引入外地高端精品展览,提升本地策展档次及社会影响力。

  为优化场馆的服务供给,佛山将引导各馆完善展览导赏系统,举办群体针对性较强的休闲教育活动;鼓励各馆深化与院校合作,共同设立“点单式”教育课程;建立文博志愿者服务队伍和志愿者服务培训基地,引入志愿者力量助推事业发展;完善流动博物馆、美术馆建设,实现流动展览村(居)、学校、工业园全覆盖;对于非国有场馆,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拓宽藏品来源,佛山将组建市级考古工作队伍,配合基建进行考古发掘,把地下出土文物留在本地文博机构用于展示或研究。同时,实行博物馆馆藏征集工程,制定博物馆、美术馆向社会借展藏品补贴办法,鼓励流传在民间的文物或艺术精品到博物馆、艺术馆展出,鼓励各级各类博物馆加强对近现代文物、工业遗产、当代门类艺术品的收藏。

  落实场馆完善计划,

  推动场馆实现集聚发展

  为引导各场馆转换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发展,佛山将落实场馆完善计划,通过树立博物馆集聚发展理念,对市内场馆进行科学性、整体性规划,逐步实现组团式规划、集约化建设。

  围绕七大系列场馆建设这一核心任务,佛山将指导行业组织牵头建立各系列场馆联盟,实现联盟内及联盟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用、业绩联创、服务同推。同时,在各系列场馆中选择发展条件较好、业务水平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一两家场馆,给予适度资源倾斜及业务扶持,将其培育成龙头核心场馆,发挥其辐射、引领及带动作用,实现“博物馆之城”整体水平提升。

  为推动场馆实现集聚发展,佛山将用好现有资源打造区域性博物馆群,助力城市形象特色化建设。其中,禅城区以石湾片区为基础,集聚河宕遗址、石湾陶瓷博物馆、岭南酒文化博物馆等资源,围绕“佛山历史画卷”主题连片打造;南海区以西樵、丹灶、九江片区为基础,集聚西樵理学名山、康园、吴家大院等资源,围绕“佛山文化先驱”主题连片打造;顺德区以北滘片区为基础,集聚中国·家电博物馆、广东工业设计城等资源,围绕“佛山智造”主题连片打造;高明区以明城片区为基础,围绕红色革命资源连片打造;三水区以云东海、芦苞镇、南山镇片区为基础,突出生态资源禀赋,连片打造生态博物馆。

  佛山致力于实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以“互联网+”引导各博物馆在工作及服务中融入科技内涵:各馆将积极主动开发数字化平台,借助数字化平台推动基础业务升级转型;国有博物馆将实现藏品数字化,并逐步构建全市性互联互通、共享共建的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手机“掌上博物馆”,让博物馆永不关门、触手可及;利用藏品数字资源提取具有岭南文化色彩的设计元素,供城市规划、创意设计、工业设计等行业应用,充分彰显博物馆文化元素。

  为实现文化与产业融合和藏品活化,佛山将实施博物馆创意创新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纳入全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在融资、展销、消费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逐步实现以商业手段来包装推销文化。鼓励有条件的场馆设立文创产品体验空间,培育消费需求,促进“即时消费”和“情景消费”,进一步厘清国有场馆在开发文创产品中存在的机制问题,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合法依规优先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解决好运营资金筹措、购销渠道打通、销售所得分配、人员激励等问题,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本版文图由广东省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越剧《西厢记》在肥演出 三朵“梅花”同台赢得满堂喝彩

  • 优势栏目

    太阳马戏北京上演

  • 优势栏目

    爆款短视频何以带火一座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