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能在大俗之中铺展海派绘画的大雅之美-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展演

他为何能在大俗之中铺展海派绘画的大雅之美

2020-06-04 15:12:42 来源:文汇报

今年是海派书画巨擘任伯年诞辰180周年

他为何能在大俗之中铺展海派绘画的大雅之美

  王琪森

  历史地看海派书画从高原的形成到高峰的崛起,应当讲是任伯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经典的建树。为此,徐悲鸿曾说任伯年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海派书画家群体的创作效应,海派文化艺术圈的开放风气,海派书画的社会运作,这三大要素实际上涉及了一位艺术大师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市缘,与海派书画这个群体的群缘,与海派文化这个谱系的文缘。正是这三种文化的总和,塑造成就了任伯年,而任伯年也为这三种文化的发展与提升,做出历史性贡献。

  

  

  朵云轩木板水印制作的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任伯年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走兽、虫鱼无所不能,这正是作为海派中职业画家所具有的从业能力与艺术资质。他的画法工整严谨,线描畅达劲挺、用色酣畅明艳、气息高古朴茂,亦工于人物肖像,展示了海派主流画风和市民欣赏特性。

  任伯年(1840~1895),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浙江山阴(绍兴)人。出生于民间画工之家,父鹤声,字淞云,工肖像写真画。任伯年幼时,即受到父亲的绘画训练和技法传授,打下了扎实的写实基础。后从其族叔任熊、任熏学画。于1864年随任熏赴宁波从艺卖画,人物画技艺日进。1868年冬,任伯年从苏州赴上海,在城隍庙一带摆地摊售画,生活穷困,后得到海派书画名家胡公寿的赏识与帮助,成为驻堂画家,遂崛起于海派书画名家群体。方若在《海上画语》中云:“胡为钱业公会所礼聘,扬誉自易为力,且代(任伯年)觅古香室笺扇店,安置笔砚。不数年,画名大噪。”

  任伯年作为一名海派书画的集大成者和前期领袖,他以其睿智敏锐与大胆开拓,取法东西、融会中外、广采博取,形成了崭新的海派画风与独特的都市图式,使海派书画达到了一个时代高度。他也使海派书画真正具有了近代意义上艺术流派构建的历史地位,从而和以前的华亭画派、扬州画派、金陵画派等具有新旧的分界,使中国绘画在清末这个历史结点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为之产生崭新的近代绘画格局,并与世界接轨。正是通过对任伯年历史贡献的考评和艺术成就的分析,可见任伯年的从艺与发展具有三大因素:即是海派书画群体的创作效应、海派艺术文化圈的开放作用、海派书画市场的社会机制。

  任伯年的师友圈

  ——海派书画家群体的创作效应

  任伯年早年受到任熊、任熏的言传身教,对胡公寿怀有感恩之情,而与吴昌硕则情在师友之间

  艺术家作为一个具体的、生存于某个历史过程中的人,必然会与同时代的艺术家进行群体性的交往,产生创作形态的相互交流和审美观念的互相体验。因此凡是艺术大师、流派领袖性的人物,必定会学习他人长处、借鉴他人技艺、吸纳他人方法,使创作成为个人艺术实践的总和和个人审美思考的体现。任伯年在上海不仅经历了这种转益多师的过程,而且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取精用宏的过程。

  任伯年早年跟族叔任熊、任熏学画,并跟任熏在宁波一边学画,一边卖画,时间长达四年。也就是说任伯年从涉足画坛之初,就受到海派书画家群体中代表性画家的言传身教。任熊、任熏作为海派书画前期的领军,他们有着深厚的传统、精湛的造诣、全能的画艺,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走兽、虫鱼无所不能,尤擅长于人物肖像,这正是作为海派中职业画家所具有的从业能力与艺术资质。而任伯年也正全面师承了他们的画风艺格与创作意识。画法工整严谨,线描畅达劲挺、用色酣畅明艳、气息高古朴茂,亦工于人物肖像,展示了海派主流画风和市民欣赏特性。

  任伯年是1868年10月在苏州相识胡公寿的,并为之作《横云山民行乞图》。就在这一年的冬季,任伯年正式定居上海后不久,胡公寿即向古香室笺扇店推荐他为住店画家,得到了胡多方的生活照顾。胡公寿的画斋为“寄鹤轩”,而任伯年取“依鹤轩”,反映了任对胡的感恩之情。任早期绘画主攻人物、花卉,而胡公寿的山水功力颇深,任时常向其请教,方悟山水之道。曾是任伯年的同乡、后成为吴昌硕入室弟子的陈半丁亦回忆“作画要站着画,不要坐着画,任伯年得胡公寿指点,在创作过程中,曾把纸铺在地上,人跑到楼上看下来。”徐悲鸿亦佐证了这段史实,他在任伯年所画《胡公寿夫人像》上题跋曰:“伯年与胡公寿交甚契,此胡夫人像,戊辰之秋,与公寿之乞食图同归乎吾,皆伯年早岁笔也。悲鸿。”

  任伯年与吴昌硕情在师友之间,当年吴昌硕从苏州来上海时,曾带了数幅任画的梅竹等花卉回苏州临摹,日后再请任指正。而任对吴深厚的书法功力、独特的金石印风和即兴吟诗的才气亦十分仰慕,他们亦时常切磋书法、金石。《海上墨林》第三卷曾记载:“有一天胡公寿对吴昌硕说:‘君的嗜画似乎太迟了。’因为吴习画是在30岁以后。当时任伯年在座,即跟着说:‘胸中有才华,笔底有气韵,迟些又有什么关系?’杨见山也说:‘画不以画出,而造艺在诗文金石,积水厚力,能负大舟,是知参上乘禅的。’”从中可见任伯年对吴昌硕才华的服膺,任的书风亦受吴的影响而变得笔力遒劲。吴昌硕亦真诚地称他和任之谊是:“先生在师友之间也,道所在而缘亦随之。”

  任伯年正式定居上海后,还和另外一位重要的海派书画家高邕之订交。高邕之出身于名门,其父高树森为苏松太道吴煦记室,后入李文忠幕,襄订通商条约。高邕之以书法名世,得魏碑之气韵,线条雄强郁勃。亦能作画,取法于八大、石涛之间。家中富收藏,任伯年曾从高邕之处看到八大山人画册,相见恨晚,时常在高家临习,深为八大超逸高雅的画风所叹服,并悟用笔之法,画风就此焕然一新。《海上墨林》曾载“后得八大山人画册,更悟用笔之法,虽极细之画,必悬腕中锋。自言‘作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由此可见,正是海派书画家群体的创作效应,使任伯年完善了自己的绘画技法,拓宽了自己的审美视野,提升了自己的笔墨境界,正是在这样一种群体性的追求与个体性的突破中,形成了任伯年那种典雅绚丽、富美清新、雅俗共赏的风格,使海派书画实现了历史性的嬗变和经典性的更新,从而标志着海派书画艺术形态化和创作对象化的真正形成。

1 2 共2页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