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体育盛会与国宝文物肇庆相会

2018-08-09 09:09:47 南方日报

  8月8日,“迎省运·肇庆命名900周年精品文物展”在肇庆新区商务中心开展,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人身水力钟”中的牛、虎、猴、猪四大兽首铜像在展览中现身。

  “迎省运·肇庆命名900周年精品文物展”上展出的898岁的“松石间意”古琴。

  为纪念肇庆府城命名900周年而制作的纪念端砚在“迎省运·肇庆命名900周年精品文物展”上首次面对公众展出。

  8月8日晚8时,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大幕拉起。同日,“迎省运·肇庆命名900周年精品文物展”也如约开门迎客。

  宋徽宗御制“松石间意”古琴、圆明园四大铜兽首和13尊南北朝时期石刻佛造像等50多件国宝级文物与四方宾客共赴省运之约。为纪念肇庆府城命名900周年制作的、重达6吨的端砚也在文物展中首次公开亮相。

  肇庆古称端州,是岭南文化与粤语的主要发祥地。2000多年的历史为这方土地积淀了“一府一砚三名人”,“山湖城江七星城”的风情令人顿生如置画中之感。北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赵佶亲赐其原封地的“肇庆府”三字,更让肇庆的吉庆之运绵延了900年。

  千年古城相约千年国宝,其中竟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不说的渊源。名城、国宝、体育盛会间的奇遇正在上演。

  898岁古琴的主人也是肇庆府的命名人

  刚踏入展厅,悠扬的古琴曲声隐约传来。年轻的演奏员弹奏着《酒狂》,把每一位参观者拉回900年前的北宋时期。

  展柜里的“松石间意”古琴今年已经898岁,是本次精品文物展中和肇庆最有缘分的一件展品。它曾经的主人也是肇庆府城的命名人宋徽宗赵佶。

  赵佶与肇庆的渊源要从他受封端王时说起。公元1096年,赵佶被封为端王,享受端州百姓的供奉。仅仅4年后,“非嫡非长”的赵佶登上皇位。笃信谶纬之学的赵佶认为封地端州为自己带来了好运,是福地。

  于是,同年10月,端州被升格为“兴庆军”,寓意“兴旺喜庆”,军是宋朝军事重镇的名称。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赵佶又将兴庆军升格为“兴庆府”,成为当时岭南唯一一个府级行政区。

  5年后,即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赵佶亲笔御书瘦金体“肇庆府”三字,“肇”乃发端也,“庆”乃可喜可贺,合二为一即“喜事从这里开始”,肇庆由此得名。如今,“肇庆府”牌匾仍悬挂于丽谯楼(故称“御书楼”)的前宇上。

  在肇庆府城命名两年后,宣和二年(1120年),赵佶命东京(今开封)“官琴局”御制“松石间意”琴,享“天府奇珍”之誉。经古琴研究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郑珉中考证:“北宋晚期的“官琴”今存于世可以作为典型器者,仅有一张,为宣和御制的‘松石间意’”(《两宋古琴浅析》)。

  “宋徽宗在位时将端州命名为肇庆,‘松石间意’也是宋徽宗赐名并钟爱的乐器,可以说二者由宋徽宗连接起,很有缘分。”保利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詹春晖说。

  2010年12月5日,北宋宋徽宗御制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亮相北京保利秋拍,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3664亿元成交,也创造了中国古代单件乐器的拍卖纪录。

  来肇庆是“松石间意”古琴第一次“出差”。詹春晖向笔者透露,这把琴被香港一位收藏家买下后,一直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代为保管。“这是第一次外出展览”。詹春晖补充道。

  “肇庆府城命名900周年纪念端砚”首展

  穿过“松石间意”古琴陈列展厅,目光随即被转角处的“巨砚”吸引。这是为纪念肇庆府城命名900周年而制作的端砚,此次精品文物展也是它的首秀。

  眼前这方纪念端砚长295厘米、宽159厘米、厚55厘米,重约6吨,是由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梁弘健带领8名老中青三代雕刻名师历时91天制作完成的。

  纪念端砚整体以宋代清明上河图手卷式展开全景,砚面雕刻借鉴宋兰亭砚为奏刀主式,融合了肇庆标志性的“一城、二府、三桥、四塔、五教、六俊、七星、八景、九鼎”于一体,展示肇庆山、湖、城、江之风貌。

  在素有“中国砚都”之称的肇庆,端砚是纪念肇庆城命名900周年最好的载体。长期研究端砚历史的肇庆市博物馆原馆长陈羽介绍,早在唐代初期,端州羚羊峡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

  肇庆“三名人”之一、曾任端州知州的北宋名臣包拯也与端砚有着不解之缘。端砚是名列四大名砚之首,从唐代便被作为进献朝廷的贡品之一,十分名贵。

  包拯到任之时,不少地方官员利用进贡的机会,将端砚作为礼物巴结朝中显贵。因此,端砚的进贡数量层层加码,以既定贡数的数十倍征收,砚工苦不堪言。

  包公下黄岗、赴砚坑、走访砚工,发现了积习已久的贡砚之弊,于是下令端砚“只征贡数”,对多征者严惩不贷。

  因为包拯公正务实,以身作则,革除了多年的弊端,直至包公离任回京,也遵守着赴任之时“不持一砚归”的诺言。

  史上亦有“包公掷砚“的典故。相传,包公在离开端州入京任职时,船行至西江羚羊峡,忽然狂风大作,波浪翻滚,船只不能前行,包公大惊,命随从仔细搜查船舱,看是否有非分之物。随从拿出一方雕刻精致的端溪名砚,说是肇庆父老临别时赠送的心意。包公遂将此方端砚扔进西江,顿时风止。

  据元代王揆作《包孝肃公祠记》记载:“公在宋康定初,由殿中丞出守于端,出以清心直道为治本。地方千里,不识盗贼。归之日,一砚不持。”

  13尊南北朝石刻佛造像与岭南禅宗文化的跨时空对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广为人知,原出自六祖惠能,记载于《坛经》之中。六祖惠能是岭南禅宗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次文物展中,保利艺术博物馆还带来了13尊南北朝时期石刻佛造像,包括武定元年张池奴造带背光弥勒像、贴金彩绘佛三尊造像、贴金彩绘菩萨立像、汉白玉思惟菩萨像、贴金彩绘佛立像、菩萨立像等,均属国家一级文物。

  “我们注意到,不少岭南民众喜爱佛教文化,这也是我们带13尊佛像来肇庆展出的重要原因。”詹春晖说。

  佛教文化在肇庆尤为兴盛。禅宗六祖惠能,曾在肇庆潜修15年,开启禅宗文化。相传,惠能在继承师父弘忍的衣钵后,为躲避不测,日夜兼程南下。直到今属肇庆市的四会怀集一带,他想起了弘忍临行时的赠言:“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于是停下隐居,终得正果。

  佛教文化在岭南地区长盛不衰,与六祖惠能的佛学观念密不可分。他打破了传统佛教中的教条与阶层观念,认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下下人有上上智”,即只要心中向善,不用背诵经文也能成佛;出身卑微之人也可以有慧根大智。

  以六祖惠能为代表的禅宗文化包容开放,这也是岭南文化重要特质。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意大利人利玛窦在肇庆上清湾村码头登岸。肇庆成为利玛窦进入中国大陆的第一站。

  居住在肇庆的6年时间里,利玛窦主持修建了中国大陆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中西文辞典《葡汉辞典》,制造了中国第一个自鸣钟。

  府城复兴千年古城焕新颜

  当然,因宋徽宗赐名而兴、孕育了岭南禅宗文化、走出北宋名臣包拯的肇庆历史远不只此。

  上溯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今肇庆部分地域已被纳入行政区划,隶属桂林郡、南海郡。汉武帝平定岭南后,在现封开设立广信县,并在广信县设立中央的监察机关交趾刺史部,统辖岭南九郡,时间长达300多年。

  明嘉靖年间至清乾隆年间,两广总督府设在肇庆长达182年,对西江流域、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灿烂的岭南文化为肇庆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两广总督府、包公府衙等一批重点文化遗址亟待保护与开发。

  近年来,肇庆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了《肇庆古城墙保护条例》《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文物管理规定》等文物保护工作地方性法规,并先后将136处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肇庆实施的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规划了宋城公园片区、两广总督府片区、包公府衙片区、十字街片区、风情骑楼街片区、西江渔人码头片区六大片区,以实现“一城环绿、两府复兴、三街畅旺”总体目标。

  目前,府城公园(一城环绿)项目设计方案已完成优化工作,正计划编制城墙北侧、南侧施工图纸。府城项目二期房屋征收已完成总进度的93.14%,包公府衙的考古调查勘探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展两广总督府考古勘探。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肇庆市委书记赖泽华在5月主持召开的府城保护与项目领导小组会议上说:“要坚持从严保护,做到开发服从于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守住肇庆文脉的‘根’和‘魂’”。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虞顺祥:讲拉丁文的小熊维尼

  • 优势栏目

    越剧《西厢记》在肥演出 三朵“梅花”同台赢得满堂喝彩

  • 优势栏目

    太阳马戏北京上演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