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获新生的六朝遗珍走近大众-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考古

重获新生的六朝遗珍走近大众

2020-07-03 11:06:32 来源:南京日报

  影响深远

  从村民看护到志愿者巡查值守

  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艺术价值,南京的南朝石刻从古至今都俘获了大批“迷弟迷妹”。

  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陈传席教授曾经由衷地惊叹: “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南朝石刻可以和古埃及的神像、古印度的佛像、古希腊及古罗马的雕塑并称为世界四大雕刻艺术,但艺术魅力居其首。”而当下,更是吸引着一批“迷弟迷妹”,自发地对其进行保护,“每一个南朝陵墓石雕,都是工匠才华和想象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南朝时期市民生活和市民心态的反映。无论是昙花一现的反左书,还是夸张的石兽嘴部造型,都体现了古人或谐趣、或自信、或乐观的性格,同时这些感悟也是我们难以从古籍中读出的。”

  除却艺术价值,六朝石刻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六朝时期不仅是中国陵墓艺术大发展的时期,也是陵墓制度的大变革时期。虽然大多数南朝陵墓石刻的主人和他们的墓葬已经和大地融为一体难以寻觅,甚至他们的名字也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六朝陵墓石刻所传达的信息,亦可以帮助我们,试着去解开历史的密码,成为考察南朝陵墓最为重要的依据。

  近年来,南京文物部门一直探索着对作为田野文物的南朝石刻的多种保护措施。从曾经单靠村民自发的“相互守望”,到后来石刻外建起了亭子挡风遮雨,再到如今石刻附近均安装了监控探头,随时监控文物的实时状况,更建立起了文物保护志愿者巡查制度,盯守散落野外的南朝石刻,使得这些“传世密码”逐渐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护。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京对南朝石刻等文物的重视措施,甚至影响了周边石刻的保护力度,包括丹阳等地,“目前丹阳石刻周围也安装了监控探头,有了专人值守。”

  走近大众

  VR技术让市民足不出户感悟历史

  不过,如何让这些千年“萌兽”在保护中更加走近大众,这仍旧是文保界一直探讨的话题。有的石刻附近建起了石刻公园,但是仍旧与市民隔着远远的距离,并没有真正走进市民的生活。让石刻集中保护,虽然简单易操作,但略显“粗暴”的方式遭到很多保护者的反对,“让其展现原生态的方式,是最好的。”

  也有人提议,是否可以学习“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的形式,在石刻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其中间地址建立博物馆,让大众可以在博物馆中以虚拟科技的方式了解石刻历史,又可以走向实地去现场体验石刻魅力。

  其实,如此创新手段的方式,在此次2020南京创新周中已经有了第一次呈现。结合今年创新周的主题“读懂城市创新”,栖霞区文旅局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和VR技术,制作了《梦回南朝——南朝石刻精品云展览》,将散落在栖霞区乡野田间的南朝石刻,“搬进”云上博物馆,让网民全方位、近距离感受石刻艺术的魅力。梁吴平忠侯萧景墓、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梁桂阳简王萧融墓和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一个个造型精美的六朝遗珍,通过解说和三维立体画面相结合的方式得以完整呈现;语音解说将每一处石刻的造型特点和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仿佛穿越到1500年前,走进了那段历史。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