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获新生的六朝遗珍走近大众-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考古

重获新生的六朝遗珍走近大众

2020-07-03 11:06:32 来源:南京日报

  近日,多张关于栖霞区萧暎墓石刻和徐家村失考墓石刻的最新照片,引起了各地热心文物古迹保护人士的重视。照片显示,两处原本状况堪忧的石刻,终于陆续得到了妥善保护。这也让这些历经1500年风雨的南朝陵墓石刻,再次引发大众的关注。

  时光荏苒,在这些“传世密码”带着岁月的沉淀,向大众描绘着风雨千年的历史画卷时,南京也留下了又一个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足迹。

  2018年徐家村失考墓石刻。

  2014年的萧宏墓石刻全景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南京文物古迹爱好者“华古南京团队”供图

  17年观察

  终见证萧暎墓石刻告别“水沟”

  在很多艺术家以及文物古迹爱好者心目中,南京,无疑是雕刻艺术的天堂。在这里,城中郊外、博物馆大自然中,都可见石刻艺术史上的精华——南朝石刻。在乡间寻访的过程中,你会不时与这些代表着“六朝遗韵”的石兽或石柱邂逅,它们或矫健俊逸,或浑朴有力,或雄伟朴实,每一尊石刻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每一尊石刻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帮助现代人解锁千年的历史和艺术密码。一群文物古迹爱好者,沉迷于其魅力之中,于是决定通过寻访来保护,默默坚持了十多年。

  这一次引发关注的照片,就是出自文物古迹爱好者邵世海之手。让他至今遗憾的是,17年前第一次见到萧暎墓石刻时,他因为一次退缩而错过了近距离观察的机会。此后,萧暎墓石刻的命运几经波折。

  “2003年11月一个周末,我从市区骑行到栖霞拍摄南朝石刻,看完萧憺墓石刻后骑车去董家边,终于看到了村子旁边的萧暎墓石刻的半截石柱立于一块荒地上。走近点看,我发现这块荒地像沼泽一样,脚踩在上面就陷了进去,于是只能作罢,远远拍了几张。”

  萧暎墓石刻现仅存神道石柱一件,柱身大半陷于土中,上刻24道束竹纹,柱顶圆盖及其上小辟邪不存。柱额上尚存铭文,正书逆读,文曰:“梁故侍中仁威将军新渝宽侯之神道”,其中仁、威、侯三字磨灭,余字大体可以辨识。柱额下浮雕3个承重力士,中间一人站立,左右两人蹲踞,均做举于承额状。据柱额铭文可知,墓主为梁新渝宽侯萧暎。萧暎字文明,系梁始兴忠武王萧憺之子,与东宫太子萧纲交往甚密,为“东宫四友”之一,历任吴兴太守、北徐州刺史、卫尉卿、广州刺史。

  邵世海告诉记者,由于萧暎墓石刻地势四周高,每每下雨则形成洼地,久而久之石柱则逃脱不了被水淹的命运,形成了一个小“水沟”。“第一次错过之后,多年后再来,萧暎墓石刻石柱已经难以靠近。”石刻被围进了为保护而建造的小砖房,但是石柱周围的污水因为地势的原因仍旧无法解决,这让很多文物古迹保护者甚是心忧。

  得知萧暎墓石刻告别了尴尬的境地,邵世海立刻与同伴驱车前往。记者看到,如今包围着萧暎墓石刻的小砖房已经拆除,石柱整体显露出来,“目前还处于施工状态,我通过和工人师傅攀谈得知目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目的是将石柱进行整体抬升。”专业人士通过科学手段执行保护操作,让邵世海和很多文物古迹保护者为萧暎墓石刻多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保护升级

  徐家村失考墓石刻重获“自由”

  得到关注的不仅仅只有萧暎墓石刻,让邵世海和同伴感到惊喜的是,一些南朝石刻在此前保护的基础上也有了升级改造。

  “原本只是顺带走访相邻的石刻,但我们发现位于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内的徐家村失考墓石刻也有了改变。”徐家村失考墓石刻墓主失考,现存神道石柱一件,柱顶圆盖及盖上小辟邪已失,柱额尚存。柱额下饰一周绳辫纹和一周交龙纹,柱座上圆下方,上雕双螭,下部方形基座四面纹饰已荡然无存。

  “有人推测此石柱墓主是梁永阳昭王萧敷。”邵世海介绍,萧敷为梁武帝萧衍之兄,齐建武四年(497)八月卒,梁武帝继位后追封为永阳郡王,“据传世的萧敷及其妃王氏墓志铭拓本可知,他们合葬于琅邪临沂县长干里黄鹄山。而黄鹄山从南京博物院发掘出土的齐冠军将军、东阳太守萧崇之侧室夫人王氏墓志铭文看,确在今南京炼油厂厂内。因此从地望上看,徐家村南朝失考墓神道石柱墓主确有可能为梁永阳王萧敷。”

  随着岁月的变迁,历经千年的南朝石刻随着人类生活轨迹的迁移,周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身处村落之中,与村民们相互守望;有的身处学校、工厂之中,见证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而徐家村失考墓石刻则与厂毗邻。

  多年前,徐家村失考墓石刻身处围栏、管道之中,大众难以接近。“2014年10月我骑车来到栖霞徐家村,诚心打动工厂工作人员,才得以进入厂区拍摄石刻。”那是邵世海第一次见到徐家村失考墓石刻。随后,诸多文物古迹爱好者都曾来到这里。比如,南京文物古迹爱好者团队“华古南京团队”就连续记录下了徐家村失考墓石刻这些年的保护轨迹。从工厂管道的拆除,到禁锢石刻的围墙消失。记者看到,如今的石刻周围已经新建立了一个铁围栏进行保护。一步步的保护升级,也让各地文物古迹保护者看到了南京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心。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