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出水12年 “南海I号”考古面临的最大挑战竟是这个

2019-06-04 20:05:33 南方日报

  抽丝剥茧还原历史信息

  在“南海I号”考古队,活跃着一群“80后”考古队员,他们毕业于国内各大高校的考古专业,几年前来到阳江扎根。

  一个狭小的船舱内,考古队员叶道阳用手铲拨开厚厚的海泥,一摞摞宋代瓷器呈现在他面前。他仔细跟数字图像比对、记录,之后再小心翼翼展开发掘工作。

  “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来到阳江,就是为了‘南海I号’。”2009年,叶道阳从中山大学考古系毕业只身来到阳江,守护“南海I号”已有10年。在别人看起来充满神秘的工作,对于叶道阳来说,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孤独坚守。

  日复一日的发掘工作极大地考验考古队员的耐心。初期没有空调,“水晶宫”内夏天温度高,队员们的工作服几乎被汗水浸润,没有人请假和离场,依然全力投入工作。

  “窗外的海景很美,但我们都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这片海。”叶道阳说,每个来到“南海I号”工作的人,都带着一种“使命感”。

  出水的16万件文物,或许是考古队员们最大的回馈。这些文物中除了大量瓷器、金器,还有精美的漆木器,甚至还发现了古人在船上生活使用的木梳子、铜镜、咸鸭蛋。“每发现一件文物的欣喜之余,随之而来的保护问题,又让我们殚精竭虑。”

  在考古作业平台上方的办公室内,队员们工作台上堆满了一叠叠厚厚的原始发掘资料,以及用密密麻麻字迹写满的“南海I号”考古工作日记。

“南海I号”出水的木材。

  对于这些年轻的考古队员来说,“南海I号”就像一本百科全书,等待他们去破解。“穿越”到800年前,抽丝剥茧还原历史信息,对于这些年轻的考古队员而言,充满了吸引力。

  在他们眼里,这艘古船如同一个“时光胶囊”,浓缩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宋代人远洋贸易生活的现场,为解码南宋人的生活提供了一把钥匙、一个切面。

  考古队员陈士松本科就读于历史系,研究生专攻商周考古方向。“‘南海I号’里能够提取的历史信息是超乎想象的。”由于历史学出身,陈士松对于出水文物总有多一层历史文化思考,他将古船出水的文物与历史文献进行“互证”,破解许多有趣的历史信息。

“南海I号”出水器物。

  2014-2015年之间,“南海I号”曾出水了5件木秤杆,这引发了陈士松的极大兴趣,他查阅《隋书·律历志·衡权》《天工开物》等古代文献,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文章,考究古代权衡器的发展演变。

  但摆在“南海I号”考古队员们面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住古船船体,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经过800年的海水浸泡,船体木质结构已变形、收缩,极为脆弱。

  如今古船仍处于巨大钢沉箱的保护之下,广州打捞局的工程师为古船定制加固装置,用数十根钢支架为年迈的古船打上“石膏”。每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护专业人员会对古船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防腐液体喷洒,好像为古船“敷面膜”。

文物清理工作已近尾声。

  “未来,还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和复杂的置换和保护过程,古船船身才有可能不垮塌变形,完整地出现在‘水晶宫’内。”崔勇说,这可能还要等上数十年之久,需要几代考古人的坚守和奉献。

  蹲点手记|合力打造“世界首创”

  从全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方案,到陆地考古与水下考古相结合的考古发掘方案,再到破解出水文物的保护难题……“南海I号”从1987年发现至今,一直牵吸引全世界水下考古界的关注。它依靠跨学科、多领域的顶尖团队合力,开创了诸多个“世界唯一”,将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回顾“南海I号”的考古过程,已然超越了单一考古项目的复杂度。它不仅聚集了国内最顶尖的水下考古和文物保护团队,还调动了国内顶尖的水下打捞作业、工程力学、测绘专业团队,堪称“跨界”合力开创的典范。

  最终,“南海I号”与它一同出水的16万件文物,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的从无到有,也见证了广东水下考古事业的腾飞。正是借助“南海I号”与“南澳I号”等水下考古项目的成功,广东一直稳坐国内水下考古的头把交椅。

  “南海I号”所在的海陵岛闸坡上有一个国家文物局设立的水下考古培训基地,两年培养1期学员。崔勇欣慰地说,如今他已经成功培养了6期超过100名水下考古队员。“他们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大水下考古项目,都是主力队员。”

  “‘南海I号’折射出的正是广东的敢为人先。”回看与“南海I号”相识的漫长的32年,技术、资本、概念的储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

  “但是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崔勇庆幸,一路走来,经过理想和现实的不断调整,所有看似“天马行空”的开创性想法最终都在广东实现。

  伴随着“南海I号”入驻阳江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它引发的未来想象空间也在不断变大。

  10年前,海陵岛还是个交通不便、尚未完全开发的海岛,沿海沙滩人烟稀少。10年来,海陵岛试验区开始重点改造海滨路、旅游大道等岛上的主要道路,打造了一夜埕旅游文化街,旅游地产项目遍地都是,岛上面貌焕然一新。

  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伟建告诉南报君,2015年,大角湾景区携手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成功申报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仅海陵岛2018年的旅游人数就从2009年的222.5万人次猛增至913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0.8亿元增长至60.5亿元。

  

馆内设置的AR互动区。

  “南海I号”是全国两处采用“公众考古”参观模式的博物馆之一,考古工作全程处于观众参观之下。除此之外,陶瓷课堂、文物修复演示、AR、VR现场互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推出的研学之旅项目同样火爆。今年6月,“南海I号”还将迎来南昌外国语学校的数百名学生,为他们提供一节别有风味的海丝文化课。

  如今伴随着古船的重生

  “南海I号”正不断迸发出文旅融合的巨大能量

  未来随着古船故事的精彩演绎

  与“南海I号”相关IP的

  大型主题文艺展演

  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策划出炉

  将全面带动阳江海陵岛周边的经济发展

  成为探索广东文旅融合新路径的样本

1 2 共2页

编辑:高爽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19年5月21日15时59分迎来“小满”节气。

  • 中国旅游日:文旅融合 美好生活

    中国旅游日,是每年的5月19日,非法定节假日。该节日起源于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

  • 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再次聚焦阅读。如今,阅读已不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科技发展,让阅读的世界无比宽广,出现更多可能。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2019年美国书展开幕

    5月29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2019年美国书展上,参观者排队领取新书。 当日,2019年美国书展在纽约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家展商参加本届书展。美国书展是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书展之一,除展销推介最新书籍外,还举行作者签售、书籍出版论坛等多种活动。

  • 千年“丝绸之源”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5月29日无人机拍摄的八里店镇潞村古村落。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是湖州东部有着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从2018年开始,潞村启动“古村落风貌整体改造工程”,通过保护性修缮,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让千年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

  • 螃蟹博物馆落户厦门文艺渔村

    5月28日, “神奇的盔甲武士”螃蟹博物馆在厦门曾厝垵文创中心开馆,上千只从澎湖而来的螃蟹标本集中进行展示。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国际博物馆日:小学生亲手熬膏 体验“匠人精神”

  • 优势栏目

    青岛海洋国际音乐季将于8月2日开幕

  • 优势栏目

    “舞动青春 放飞梦想”五一职工文艺汇演圆满落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