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高原寻找远古人类-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八上高原寻找远古人类

2019-01-31 08:07:41 北京日报

  考古的兴奋战胜了高原反应

  对西藏,张晓凌一直很想去却又不敢去。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能适应高原反应,另一方面是对这个地域的敬畏之心,“可以说是神往而敬畏。”

  而这一次,是时候了。2011年夏天,张晓凌第一次上高原。她想先去探探路。第一站先来到了可可西里的沱沱河地区。“一片荒芜,环境非常恶劣,耳边只能听见大风呼啸。”

  海拔一下达到了4000多米,漫天黄沙,没有任何植被,干燥的风刮在脸上如刀割般。

  头疼,剧烈的疼痛。每天一到晚上,张晓凌想着第二天一定要回去。可真正到了第二天,她爬上荒山、走下水沟时,兴奋难掩,就完全忘了头疼的事儿。这种情况反复持续了一周,一周以后,头不疼了。“很神奇,我想我是适应了。”

  但毕竟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一爬山,张晓凌就喘得厉害,感觉呼吸都困难。每当这时,她就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静静地看着蓝天做深呼吸。“一会儿这股劲儿就过去了,没事了。我觉得自己是可以做这件事的。”张晓凌也更坚信,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人们也一定可以适应高原的生活。

  第一次入藏,张晓凌去了一个多月,回来的时候又带了一些在地表发现的打制石器。

  2012年6月,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支持,张晓凌带着6人的考古团队进藏了!

  西藏到8月就能看见雪山了,为了尽量避开极寒天气,张晓凌团队每年最多只有两个月的考古时间。第一次集体行动,他们计划去那曲、日喀则和阿里地区。西藏的湖泊星罗棋布,大大小小不胜枚举,而他们的路线也都是沿着湖来设计,“人类都要逐水而居,寻找也要从背山向水的地方开始。”

  上了高原,状况就来了。一名平时身体状态非常好的队员,晚上头疼得根本睡不着觉,“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放轻松。”张晓凌为他打气;另外一名队员,到了那曲后,头疼欲裂还伴有腹泻,情况非常严重,张晓凌几次带着他去医院,并不断地鼓励他。幸好,不到一周,两人就都适应了。

  高原的生活是艰苦的。大部分时候,张晓凌和队员只能睡在村委会的会议室,沙发上铺上睡袋就是一张床了。

  虽然有很多成员是北方人,但张晓凌尽量要求他们都吃米饭,不要吃面条。“高原沸点高,煮一碗面条的时间太长了,我们真的是等不起。”

  高原上的气温太低,风沙又大,队员们个个穿着羽绒服、冲锋衣,裹得严严实实的,还都灰头土脸,张晓凌总是笑着说,“根本分不出来男女,我跟他们一样,都是‘男人’。”在野外考古,他们一两个月都洗不了澡。

  这一路上,张晓凌团队又发现了不少地表上的打制石器,虽然有收获但没有实质性突破。“我很焦虑,感觉‘压力山大’,非常希望能出东西。”队员中的长者王社江看出了她的焦虑,“积累不到,即使路过了也不会发现。慢一点,水到自然渠成。”

  是啊!各个科考团队做了60年都没有发现,我才来了两次,凭什么就一定会有成绩呢——张晓凌豁然开朗,她知道,考古靠的是毅力,同时运气也少不了。

1 2 3 4 共4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河北遵化:民俗节目排练忙

    1月24日,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洪山口村农民在场院排练传统民俗节目。春节临近,河北唐山遵化市小厂乡洪山口村的场院里一片热闹景象...

  • 宾馆早餐厅里藏着票友乐土

    平日里喧闹的护国寺街在冬天也显得有些冷清了,不多的行人都是行色匆匆走过。周末下午两点,余天宝走进位于护国寺街西口的护国寺宾馆早餐厅...

  • 柳鸣九:为了一个人文书架

    2018年11月24日,柳鸣九在西西弗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了由他翻译的加缪名著《局外人》。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临沂第二届全市职工迎新春文艺晚会举行

  • 优势栏目

    全总文工团为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提供艺术指导

  • 优势栏目

    重庆:古城焕发戏剧之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