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组件文物讲述通州历史-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169组件文物讲述通州历史

2018-05-17 01:06:53 北京晨报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歧丰)昨天,《畿辅通会——通州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上展文物共169组件(上图)。这些文物向观众展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部分成果和通州的历史文化。

  据首都博物馆策展人高红清介绍,展览分为“邈远时代”“秦汉变局”“水陆之要会 畿辅之襟喉”“天庾正供 商贾辐凑”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展品是在通州地区出土的石器等,阐释通州的自然环境对早期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部分展示了汉代的通州。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通州潞城出土的一件印文砖。它是汉墓墓室铺地的石砖,正面印有圆圈纹、菱形纹。值得一提的是,在它上面还有九个清晰可辨的文字——“位公卿、乐未央、大吉昌”。这九个字反映出了汉代人们的幸福观。

  展览第三部分展示了金代时期通州地名上的变化。高红清介绍,1151年,金天德三年,金海陵王完颜亮于潞县城西约八里处,置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这是历史上“通州”地名的首次出现。而这一关键性历史节点在展品上也有体现。在1975年通州城关出土的一件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墓墓志拓片上,观众可以看到,“通州潞县台头村”字样。该墓志中明确出现了“通州”一词,可以算是目前关于“通州”最早的实物见证。

  在展览的第四部分,配合明清时期的文物,展示了通州的繁荣。其中一件“军粮经纪密符扇”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注意。在这把扇子上,写满了各式各样奇异的符号。高红清介绍,当年各地漕粮运抵通州后,官府会委派雇佣的经纪人员加以验收。为了防止勒索舞弊等情况发生,制定出了密符制度。每一名经纪都有自己的一套密符,就写在密符扇上。在自己验收、转运的漕粮袋上,经纪用上好的“福炭”,根据验粮的情况,把自己的符形画在明显的位置。监察官员随时抽查袋内的漕粮质量,合格便罢,有不合格的,则对照着粮袋上的符形,查出真实姓名,然后按照朝廷规定,予以处罚。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该展览将持续至7月23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首席摄影记者 李木易/摄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豆瓣评分9.3!《朗读者》第二季助宗庆后成“浙江阅读代言人”

  • 优势栏目

    绽放青春风采 培养未来人才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