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肆挥舞 廿载悟道:画家借院潜心探索中国画“三法合一”创作-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创意

恣肆挥舞 廿载悟道:画家借院潜心探索中国画“三法合一”创作

2018-07-09 10:14:49 浙江日报

  静静地,打开那本还散发着油墨馨香的画册《东方之光·借院三法》——人们看见夏日的庭园里,有“雨点法”“乱柴法”“芭蕉法”营造的各色中国画……无论交搭重叠的方式,或者节奏雄浑的线条,还是垂直破裂的错落,都在借院笔下,互为交织,狂风造势,恣肆挥舞。这番竭尽全力的畅快,正与借院情投意合。

  借三法 开启实验之门

  夏日,雨打芭蕉。推开借院的画室,就如同开启一扇实验室大门——墙上那三幅《紫藤》就是借院“雨点法”“乱柴法”“芭蕉法”三法合一的最新创作样本。

  当然,更能代表他实力的,当属最新出版的《东方之光·借院三法》——他凭借书法功底,对书画的领悟,自信地建立了中国书画界一种非实用的新秩序,体现了书画艺术的纯粹性,构建当代中国书画的新式样。

  在这间画室里,你会看到,墙是被凿过的,毛笔是被剪过的,就如同他用以自勉的书法“一切都在顶上”一样,绝大多数人看不懂也不明白:书法为何这样写,中国画为何这样画?

  这些年,在追求属于个人符号的书画探索中,借院遭遇了从一片赞扬声到一片质疑声的过程。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借院凭优秀书法作品荣获兰亭杯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一时声名鹊起,成为人们心中“大器早成”的艺术家。

  那时湖州飞英公园刚修复,需要在园内置放一块赵孟頫字迹的碑,主管方需要找一个赵体写得好的人为赵孟頫代笔。时任湖州市文联主席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借院。

  年少成名,志得意满。很长一段时间内,借院艺术之路一帆风顺。

  “然而,在我不惑之年,突然意识到,以自己的生命延续古人的生命,重新走回去,只是沿袭古人的传统,那就白活了。”江河之流,上清下浊。借院决定,跃过前代直接源头,创立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番“凤凰涅槃”的修行!

  20年前,沿着中国书画的河流溯洄而上,由近及远,在先贤吴昌硕的故乡安吉,借院租下了当地的“姚家大院”作为自己的闭关之所,并以“借院”为名,开始了长达20年潜心造艺的时日。创造了“雨点法”“乱柴法”“芭蕉法”之三法。

  2013年3月,“借院三法”绘画作品亮相香港《丹青中华》展览。同年11月,“芭蕉法”代表作《弁山春秋》入展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艺术邀请展。至此,借院向外界开启了尘封已久的实验室大门。

  借自然 探索绘画之源

  如是这般,潜心20载,“雨点法”“乱柴法”“芭蕉法”又如何“三法合一”的融合、交错地体现在作品中,是人们感到非常好奇的。

  借院笑答:如果将“雨点法”比作是一个点的话,那么“乱柴法”就是一条线,而“芭蕉法”则是一块面。点笔聚气,拖笔散气,代表速度与激情;线条交叉,堆积成型,是大乱大治;铺设并列,密不透风,是磅礴气势。

  在借院众多作品中,记者发现他早期画的竹叶,似点非点、似竹非竹,好像不是用手画的,更像是用气吐出来的。

  原本,绘画之外,借院还是武林高手。

  “可以说,少年时在山区生活,有幸得到前辈指点,粗浅地学过少林、南拳,后来又学了太极、形意、八卦,渐渐地由外家拳法转为内家修炼了。”这些经历,无疑对借院的“三法”有深远的影响。

  回忆往昔,双目发光:那时候在山区里读书生活,借院有空就与同学们结伴到山中“拉柴”,回家之后劈柴生火做饭。这一番劳作在他心中留下了烙印,给了他创造“乱柴法”的灵感和勇气。

  借院笑言,古人作画从干净整齐中入手,再从干净整齐中走出,偶尔添点随意,但并未见真正杂乱。

  “过去的是,往往是今天的非,重复过去就是浪费生命。”借院说,他在年轻时将传统功夫做到了超常,却突然明白,“小改小成就,大改大成就,不改无成就。”古人的作品是用来改的,改就是学、就是创造,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

  借院直言,他的创新从大乱着手,表现的松叶是一捆针与一捆针的交叉重叠;树干上的圆圈由柴捆与柴捆的交叉而成菱形状。竹的枝叶和梅花的枝干也同样由柴捆与柴捆的交叉重叠组成。“用他的意改变后的松、竹、梅造型,更形象地承载了我的情意。”

  山中担柴,是借院的旧式;窗前种蕉,成了借院的新法。

  “早在10多年前,我就在自家院子里种了几株芭蕉,在一个狂风大雨的夜晚,芭蕉恣肆狂舞让我无法入眠。走到窗外,我看到了一幅如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一般搅动翻滚的画面。这是我内心深处一直寻找的激情澎湃。”

  不可否认,借院是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滋养,但却不为取悦于大众而再现前辈大师们已经成功的笔墨形式。由点到线再到面,这是一条艺术创新之路,也是一条孤行之路。

  借意境 追寻东方之光

  夏日午后,窗外雨帘透过一丝光亮,照射在偌大的画案上。

  “你看见了吧,光可以照见绘画中的灵魂,是全世界画家趋之若鹜的目标。抓住了光,就抓住了全人类的目光。”借院的话是否暗合了他画册为何要取名“东方之光”?

  在借院心底,是“意”操控了他作品的灵魂之“光”。

  借院解释,“意”潜在人的心中,且各有各的不同,但总的来说,“意”还是有度、有式的。度和式,才造就了个人独特的艺术模式。把心中的“意”转化为可触可见的艺术模式,需要有一个引领和训练的过程。

  “当然,这也是我这20多年来一直寻求的自我突破。”借院打比方说,以山水画为例,倘若不跟着诗的节奏,只要狂风吹来,山中的房屋、树木、人等所有大自然的物体皆能因风起舞。意到之处,山石也可随风倾倒,排山倒海之势才能真正淋漓尽致地表现。

  “我一直生活在意中。如果没有意,我将无法动笔;以他人之意让我创作,我更无处下笔。我必须真心诚意、全心全意地对待我自己的意,我在为意而艺。”对大自然和艺术的尊重和热爱,便成为借院与世无争的处身之道和修行之道。

  不破不立。借院用3年时间完成了“三法合一”。如今凝神再看借院的作品,就仿佛进入了一片原始森林,一棵棵参天大树,奇异、挺拔、坚硬,一股远古的光从后面透射出来。

  借院诠释——画家应该感知天光,一种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的自由的光,这是美好、和平、希望之光。

  也许,正是在定义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心系时代”让借院感悟到,绘画和国家的命运相一致。眼前,这本厚重的《东方之光·借院三法》所聚集的全新作品,足以证实他由“意”而“艺”的绘画之道。

  淡泊之守,花开如意。  (本报 刘慧)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甘肃敦煌迎来旅游旺季

    进入暑期,甘肃省敦煌市迎来旅游旺季。游客来到古城敦煌,领略大漠风光,体验丝路风情。

  • 小暑节气 享受夏日乐趣

    7月7日,在山东省聊城市姜堤乐园,游客参加吃西瓜比赛。当日是农历小暑节气,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纳凉消暑,享受夏日乐趣。

  • 中韩友好周在兰州开幕

    7月4日,甘肃省歌舞剧院的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舞蹈《霓裳羽衣舞》。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 优势栏目

    “中国联合展台”亮相法国 66部纪录片里看中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