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像考古中找回传统-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图书

在图像考古中找回传统

2020-07-31 10:09:53 来源:文汇报

  也是由于突出中国画本体及其独特的生成机制,他才不取巴赫霍夫的再传弟子高居翰过重流传史和画外史的做法。后者为在汉学之外替传统艺术找到更深广的社会根源,积极引入社会史维度,再与士大夫审美与政治、画院体制与艺术供养人、赞助人等视角相结合,但有时不免缺乏对传统画特有的笔法皴法的尊重,缺少针对其形式关系与视像结构的研究。当然,这不等于说他无视艺术社会史这一研究维度的作用,相反,常强调研究的“外视角”,故不仅留意艺术史与观念史的关联,还致力于揭示艺术创作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在他看来,传统绘画,尤其山水画,是艺术进入哲学、思想、文化再回到自然的过程。所以特别重视绘画因实际进入到思想史而摆脱视觉陈迹的过程,并且越到晚年越留意这一点。所以,在收入《中国艺术史九讲》的《视觉与文字:中西交汇》一讲中,会说“今天我们也必须‘文艺复兴’,重新建立中国文化固有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与艺术生活的关联。在这方面,中国艺术考古可以作为一个起点,进而成就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分析立论的中华文化史”,于此可见其欲通过艺术史张扬文化史的用心。

  那么,这种固有价值在绘画中是如何表现的呢?他通过分疏“状物形”与“著我意”,多次谈到唐宋“雄伟山水”转变到元明清文人写意画之与理学心学的关系。我们知道,中国自甲骨文起就有“人”字,西周时人神问题就已解决,故《尚书》称“惟人万物之灵”,《礼记》也说“禽兽草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作为对传统儒学的超越,无论是程朱的性理之学还是陆王的心性之学,都重主体的道德自觉,重“心”“意”的作用,尤其后者更切讲“意”为“心”之“本根”与“主宰”,强调“心知”,认为人虽从属于天地,终究为天地间最贵,所以有把握客体的能力,且“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故尽管人非造物者,却是一切物的意义的发现者。也惟此,它不像西方那样重“闻见之知”,而重“德性之知”;不以物为本,而以心为本。借此“心本”,它鼓励人从事艺术的目的也常常不在艺术本身,还在求得人生问题的根本解决与人生苦难的彻底解脱。书法之所以被称为“心画”,进而书画之所以被认为“同体同源”,乃至文人画崛起后,作画被称为“写意”,都与这样的理解密切有关。有鉴于《心印》一书所论述的文人画家大都兼有多种身份,其生活方式是经科考入仕,而与这种仕途生涯相伴随的,是更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他的结论是,“在文化史上,从唐宋雄伟山水主宾阶级思想的宇宙观,转变到元明清主观性文人的写意画,可说是中华帝国时代,儒家思想上理学跟心学分歧的有力表现。”所以他把自己研究中国书画风格结构的专著题做《心印》。又与中国画遵循“瞥视”(glance)而非西方人的“凝视”(gaze)的逻辑相一致,重“读画”远胜过西方人的“看画”。

  说回到艺术史研究,其进入现代学术体系应该始于1764年温克尔曼《古代美术史》的出版。19世纪,人们首次将之列入大学课程,直至20世纪5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中国艺术进入西方的视野,呈现为上述汉学家主导、基于文献释读的通史性研究,和专门家主导、引入风格理论的专题与个案相结合的结构分析两个流派。如今,相较于梁启超感叹“治兹业最艰窘者,在资料之缺乏”时的寒俭与窘迫,他们的成果已日渐为中国学界所熟知。2005年,三联书店更推出“开放的艺术史丛书”,北大出版社也推出了“艺术史丛书”,这使得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由上海书画出版社适时推出,让这种改变变得更为明显,同时也将其个人既长考证又兼具方法论自觉的优长告诉给了更多人。尤其他通过对历史上持续的视像结构的形态分析而得出的许多结论,为中国画研究建立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观照方法,为传统画史研究走向系统化、科学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今,随着艾瑞兹、苏利文,包括方闻、高居翰的谢幕,班宗华、韦驼、雷德侯、曾幼荷及稍后谢柏珂、柯律格、卜寿珊、姜斐德、毕嘉珍、包华石等新一代学者已经崛起,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迎来一个新的鼎盛时期。上述学者的研究涉及广泛而独特,对中国学者的研究构成了很好的补充。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汉学家到艺术史家的视角转换,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艺术社会史,而开始了“新艺术史”的转向。相较之下,方闻的研究——某种程度上也可包括与他同时期留美的何惠鉴、李铸晋、傅申等人的研究——不免存在某些片面不够深入之处。但尽管如此,长久以来“过去即异域”的认知隔膜,终究在他的手中得以打破,这是非常值得给予评价的。我们当然承认,海外中国学本质上属于“外国学”,因为它的问题意识与我们先自不同,方法跟着也有所不同。个人还认为,许多时候甚至讨论的对象也不尽相同。方闻以自己特殊的经历学养,避免了不同文化在解说传统时常见的先入为主和扞格难通,为古代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这一点当为我们所记取。

1 2 共2页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