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巴黎圣母院》-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不朽的《巴黎圣母院》

2019-04-29 08:29:52 中工网——《工人日报》

在灾难袭来之时,文章与建筑的缘分,不被时光所冲淡,不被灾害所侵扰——
不朽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热门版本资料图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下楼阁万千,王勃选择了滕王阁。

  “首先要谈谈圣母院的门脸儿,建筑史上再也没有比这更为绚丽的篇章了。”瑰玮的教堂万千,雨果选择了巴黎圣母院。

  文章与建筑的缘分,就在字里行间悄然展开,不被时光所冲淡,不被灾害所侵扰。1831年2月,在《巴黎圣母院》的序言中,雨果预言道“刻在圣母院晦暗钟楼上的神秘文字,及其惨然概括的未知的命运,就这样湮没无闻,如今仅余本书作者不绝若缕的追怀了。在石壁写下这个词的人,几百年前就消逝了,历经几代人,这个词也从大教堂的墙壁上消逝了,就连这座大教堂,恐怕不久也要从地球上消逝了。”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幸运的,在灾难袭来之时,有一部不朽的著作陪伴她左右,让全世界人民都为之挂怀、悲怮,令其他建筑多少钦羡。

  跨越时空的相逢

  等你,92年。

  1923年,俞忽教授翻译了《活冤孽》,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广泛视为最早的《巴黎圣母院》译本。1928年,《孽海花》作者曾朴翻译《钟楼怪人》;1946年,上海群学书店出版的《钟楼怪人》由越裔先生译述。在92年之后,《巴黎圣母院》来到中国并开启了不解之缘。

  其实,早于《巴黎圣母院》的,是雨果的“到来”。1903年,马君武先生在《新民丛报》上介绍了雨果的生平与著作,并译诗一首;鲁迅先生于同年翻译雨果《随见录》中的一篇短篇小说《哀尘》;同年10月,苏曼殊先生选取了《悲惨世界》中的部分进行翻译,题为《惨社会》;1935年,茅盾先生撰文《雨果与〈哀史〉》,在《中学生》杂志上推荐《悲惨世界》。经过多位学者的努力,雨果逐渐被中国读者认识、熟悉、喜爱,进入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生命中。

  建国之后,作家、译者陈敬容曾于1949年、1982年两度翻译《巴黎圣母院》全译本,并首度将书名与建筑之名契合,沿用至今。此后的全译者有管震湖、陈宗宝、潘丽珍、施康强、唐祖论、胡宗泰、倪维中、李玉民、安少康、杨君、李艳等等,节缩版译者有余耀南等。多位译者因爱雨果而爱《巴黎圣母院》,因《巴黎圣母院》而去往巴黎。译者李玉民在译序中讲到,去往巴黎圣母院时“会怦然心动,有种异样的感觉,脑海又浮现圣母院楼顶平台的夜景……”以文字为纽带,以建筑为载体,我们跨越时空向雨果致敬,穿越山海与巴黎圣母院相逢,怎会不“怦然心动”。

  击穿表象的力量

  文学作品善于描绘美:野性而奔放的卡门,俏丽而机敏的斯嘉丽,忧郁而惹人怜惜的林黛玉……美丽的艾斯美拉达无疑是其中一位,“那秀发乌黑如漆,那目光灼灼似火焰,这哪里是凡人,分明是一位天仙!”她那曼妙的舞姿和闪电般的明眸,在河滩广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吉卜赛女郎的身份为她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妖魔化形象埋下伏笔。

  文学更是善于刻画丑的:“一露面,才知道是个驼子;一走路,是个罗圈腿;一看人,是个独眼;你对他说话,他却是个聋子。”敲钟人卡西莫多,一位被世人所嫌弃的“怪物”,就像《歌剧魅影》的主人公埃利克那样,都具有单纯、受伤的内心,却因外貌的丑陋而自卑,不敢表露所爱。但雨果并不是在刻画外表的丑,却恰好相反,他运用对比张力,写出了主教代理弗罗洛、巡警队长浮比斯内心的恶。他们分别具有社会地位、英俊相貌,一位是宗教神性的代表、一位是世俗正义的化身,本应具有世人所期待的真与善,却在艾斯美拉达的“美”面前暴露出令人鄙夷甚至痛恨的丑恶。

  雨果不仅揭开了皮囊下的真相,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于伪装为布道者欺瞒世人、试图毁灭艾斯美拉达的主教代理弗罗洛,给予他死亡的结局。从巴黎圣母院上飞身而下,也昭示了巴黎圣母院不容污点;对毫无正义感、利欲熏心的巡警队长浮比斯,给予他“一个悲剧结局:他结婚了。”不能再随意玩弄女性,与自己不爱的、但需要攀附的人结婚,是雨果为他设置的牢笼;而卡西莫多,偏爱他的作者在最后一节书写了“卡西莫多成亲”,在地窖中得以与一生所爱长眠,用爱完成了与人世的和解。即便化为尘埃,也是幸福与不朽的。

  寻找爱的真谛

  心之所动,行之所至。对爱的理解有许多种,对爱的表达也是同样。如果你是至尊宝,会选择与爱的人在一起还是远远守护她?《巴黎圣母院》围绕吉卜赛女郎的“美”,呈现出多种“爱”的表达方式。

  保护欲:卡西莫多对主教代理的报恩、守护,对艾斯美拉达的感激、爱慕,都是暗中完成、默默付出的。他不奢求回报,甚至不希望对方知道,假借巡警队长之名照顾艾斯美拉达,只为让吉卜赛女郎开心。与他相同的,只有巴黎圣母院,“圣母院,这座宏伟的大教堂,既救了她,又将她千包万裹,保护起来,它本身就是天大的抚慰”。

  占有欲:巡警队长浮比斯诠释了肉欲的爱,他只想占有艾斯美拉达,把她当作底层女性中的玩物,只用自己的军官身份和英俊外表来吸引吉卜赛姑娘,希望尽快占有,全然没有付出真爱。甚至在艾斯美拉达被审判时形同陌路,未曾一顾。

  毁灭欲:主教代理弗罗洛,站在巅峰暗中观察世人,拥有一种阴骘、诡异的爱。由于身份的限制不能表露爱意,又被欲望折磨而渴望占有,派出卡西莫多企图掳走艾斯美拉达;之后又跟踪并刺伤巡警队长,将爱演变为嫉妒;最后赤裸而卑微的表白遭到拒绝,达成了由爱生恨,进而毁灭一切的结果。他毁掉了埃斯美拉达,毁掉了自己对于卡西莫多的抚养之恩,也毁掉了自己的修为。

  对于美的表达,雨果一向爱憎分明。

  他积极奔走保护文化遗产,坦言“我一直喜欢庄园,我一直喜欢塔楼,我一直喜欢钟楼。”他竭力避免人为对历史遗迹的损毁,并对此痛心不已,在《巴黎圣母院》的序言中写道:“须知近两百年来,中世纪的宏伟教堂,无不遭受这种待遇。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破坏。神父要粉刷,建筑师要打磨;老百姓蜂拥而至,干脆拆毁,夷为平地。”而他的爱,不只给了巴黎的建筑。

  《光明日报》曾刊载了雨果给朋友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写到“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尊敬,对文化与文明的传承,是世人关注这场大火的原因,也是中国读者敬重雨果的原因。

  法国学者杰勒德·普香曾介绍过雨果对于建筑的观点“一个建筑有两个方面要关心,它的用途和美丽。它的用途属于业主,它的美丽属于所有人。”当一栋建筑伫立在世人面前,它的美便属于所有人;《巴黎圣母院》亦是如此,当雨果写完付梓,一经问世,美便成了公共财富。世界各地的读者,通过呕心沥血的译者,共同享受着文本带来的美,没有谁会独有,没有谁可以剥夺其他人的权利,没有人能减损她的美。这是一场大火无法带走的,也是未来永远不可毁灭的。(陈蓉蓉)

编辑:郭丽娟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再次聚焦阅读。如今,阅读已不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科技发展,让阅读的世界无比宽广,出现更多可能。

  • 仲春之月 十里芳菲入梦来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春分至,昼夜平分,全国许多地方春光明媚、草长莺飞。

  • 万物复苏 二月二“龙抬头”

    3月8日,农历"二月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十四届湖北青年之声相亲文化节在汉启动

  • 优势栏目

    “中国风”唱响“中国梦”

  • 优势栏目

    德胜门真武庙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