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文学与时代同行、为时代放歌-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40年,文学与时代同行、为时代放歌

2018-11-02 14:20:31 中国文化报

  改革开放40年来,作家始终在一线记录、见证时代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40年来,作家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坚持关注现实与艺术创新相统一,在反映时代变迁、拓宽读者视野的同时,也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收获。

  由文艺报社主办的“回首40年,放歌新时代——文学发展系列研讨会”于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见证当代文学发展的业内人士,就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特点、经验、启示进行研讨。大家认为,文艺工作者被新时代不断前行的脚步鞭策着,要努力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来反映时代、回馈人民。

  观照现实:把握时代命题

  “文学应该怎样把握时代命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现在很多人认为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一部作品可以洛阳纸贵,一部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或一批人的命运。”评论家潘凯雄说,从伤痕文学起步,到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再到先锋文学,这是上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的主流。前3种文学样式多聚焦社会事件,后两种则向内寻找精神滋养,由关注文学以外的东西变成关注文学自身。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作品在创作题材、叙事话语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宝藏。以人为中心,展现人的基本面,是40年来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评论家施战军看到,从1985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小的个人现实和大的历史叙事在文学创作中并行。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问世30多年来至今仍拥有广泛的读者,就是因为路遥不仅记录了时代的热点,更写出了人生的困境与渴求。

  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需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作品,比如全景式展现一个时代的生活画卷、反映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书写一个时代人们观念的变迁等,这不是说题材越大越好,关键是能不能做到小中见大。施战军指出:“部分作家在创作中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作品一旦涉及历史、现实题材,动辄就以百年、70年为时间跨度,把几代人从头顺到尾。史诗性的追求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形成一种套路,但这种套路的生命力并没有焕发出来,甚至有枯竭、重复的倾向,很多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各种势力角力的设置都差不多,没有新鲜的东西,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京拉开帷幕

  • 优势栏目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优势栏目

    四川首家民办航空博物馆进展顺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