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时代的变奏曲-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个人与时代的变奏曲

2018-05-21 06:19:56 中工网--《工人日报》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段历史和伴随而生的种种社会问题,长篇小说《苍茫》呈现了非虚拟的都市生活。作者文峰意欲展示真实的时代进程,甚或是沧海桑田中的“心灵忏悔”。

  作品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时代为创作背景,开篇以师兄文兴国探秘师弟刘记安的死讯开始。刘记安的少年虽然食不果腹,但他生活在特殊的大集体里:纯真年代不纯粹,时代烙印在刘记安骨子里灌注了不屈和倔强,为他日后的出人头地埋下伏笔。

  青春骚动,桀骜不驯。来到城市街头的刘记安做了个“深呼吸”,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车轮滚滚,思想解放,一切都在变。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刘记安毕业挤进了权力单位,可谓意气风发,自以为看破红尘的他背叛初恋,滑向功利,变卖道德,借此登上攀爬的阶梯。从政府职能部门下海到岳父家的企业施展拳脚,“小锅巴”出口转内销扭起大动作,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一时间,刘记安在“S”市风光无两。

  好景不会太长。因为忘记初心的人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一种“毒素”在官场职场双丰收的刘记安的五脏里繁衍咀嚼,潜滋暗长。看似成功实则孤独,物质富足精神颓废。从“霓虹灯”到“抑郁症”, 从“领奖台”到“掘墓人”,从“浮水瓢”到“沉底壶”,只剩一个时间问题了。

  在刘记安拼搏追梦的旅途上,“女人”似乎成为他短命一生绕不过的“坎”。从“莲儿”到“子菡”,从“雪榕”到“弭经理”,从“女同学”到“青青”再到“学生妹”,既有初恋的青涩甜蜜,也有婚姻的苦苦支撑,更有婚外的感官刺激——《苍茫》里刘记安的无言结局当是万劫不复的深渊谷底。

  让人佩服的是,谷文峰先生没把看似眼花缭乱的情场做戏处理成抢人眼球的情色。相反,作者驾轻就熟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病入膏肓的刘记安:“情前场后,人不会总是理智的,当激情占领整个身心,会把理智的大堤冲得无影无踪……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都知道该怎么做,却不怎么做。知道不该做什么,却抵制不住诱惑。记安对异性的玩弄成为习惯后,就再也刹不住车了。”

  在调查清师弟的死因后,文兴国大彻大悟,自认为找到了“谁能千年不朽”这一人生哲学命题的答案,如释重负。或许作者觉得刘记安的死是“心灵市场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值得每个活着的人深思。

  少年的记安,无论从家庭到学校,接受的都是集体主义教育,“那个年代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激情燃烧的岁月,社会主旋律是爱国爱社会主义,倡导集体主义,反对‘私’字当头。”被植入的梦想,随着年龄增长,会变得现实。记安从农村刚走到霓虹灯下,那时还怀揣梦想,带着希望,憧憬着未来。可临近毕业时,年年有几门功课补考的学生留校工作当了大学教师,“系花”为了有个好工作“献身”了,自己为了就业莽撞地找关系却四处碰壁……记安迷茫了。然而,后来的“商海像染缸”一样,可能自己一点点染上了其他颜色,并不自知。“我变了,他变了,大家都在变。”(赵成瑞  李伟)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朗读者》助宗庆后成“浙江阅读代言人”

  • 优势栏目

    绽放青春风采 培养未来人才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