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无限逼近” 国剧里的“京味”图景-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对生活无限逼近” 国剧里的“京味”图景

2018-12-18 07:44:38 北京青年报

  关键词:国剧·京味剧

  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一个甲子,但取得实质进展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诞生,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创作开始走入千家万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国剧之路的全盛时代,作为重要大众传媒手段的电视开始承载更多关于思想和文明的意义,因而,伴随着四大名著陆续的荧屏落地,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所印迹上的精英色彩至今令人缅怀。

  事实上,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电视剧循着两条线索在往前走:不断精致化的美学演进和不断世俗化的文化演进。国剧走到今天,已然成为最具国民基础的一种大众文化,如何贴近底层叙事、如何共情社会生活,则构成了理解电视剧文化变迁的重要维度。

  伴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影视中心自广东不断北迁的过程,北京无论在行业意义还是文化意义上都构成了具有叙事典型性和显著性的空间。因而,一批以京城为叙事背景、紧扣北京文化风貌、反映北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陆续涌现,至今方兴未艾。不断壮大的京味剧,虽只是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发展的一个微缩切口,背后呈现的却是国剧市场和国剧文化变迁的重要剪影,更是时至今日我们探讨电视剧创作方法论的重要来源。

  京味剧对中国电视剧市场有着最直接、持续的拉动作用。而要论京味剧,郑晓龙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京味剧创作的先行者之一。他出生在北京,从《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开始,制造了一系列京味儿浓郁的经典荧屏记忆。作为国剧黄金时代的第一批拓荒者,郑晓龙的创作覆盖多种类型,自己也涉足多种创作身份,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出的作品,开创了许多的“第一次”:《编辑部的故事》是第一部连续剧性质的喜剧;《渴望》让家庭伦理剧第一次获得万人空巷的影响力;《北京人在纽约》则走出国门、走上电视剧市场化的路子,成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第一部盈利的作品……

  郑晓龙自己曾经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应当是当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反映这个时代。”京味剧,就是颇为理想的载体,这也跟电视剧事业的某种“结构”有关。彼时跟郑晓龙的名字挂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机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它不仅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电视剧专业单位,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专业制作单位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剧经典,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这个机构之手,以郑晓龙、赵宝刚、尤小刚等人为核心力量,这个诞生于北京、发展于北京的国剧摇篮成了名副其实的京味剧培育基地。除了上述提及的作品,还有如《过把瘾》(1994年)、《无悔追踪》(1995年)、《一年又一年》(1998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1998年)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连同后续其他创作者/机构陆续推出的精品剧集,如《闲人马大姐》(2000年)、《大宅门》(2001年)、《空镜子》(2002年)、《家有儿女》(2005年)等,一并构筑起了中国电视剧黄金时代的重要侧面,也为国剧市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京味”背后是一种典型的现实主义创作,这也是它动人力量的源泉。

  毫无疑问,京味剧的“历史”几乎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轰轰烈烈的前行轨迹同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降,从“奇观”到“平凡”的转向,就在电视剧世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得以落地;浸润在不断勃兴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当中,所谓喜闻乐见,就构筑起了大众文艺的“国民性”。

  在这个让文艺创作不断走向民间、走向大众的过程里,作为平民剧最典型代表的京味剧的江湖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关乎“北京”这个地缘关键词的文化线索是礼数、是秩序、是“里”与“面”的调和。四合院里的街坊秘语,皇城根下的吆喝叫卖,老炮儿、胡同、京腔……这些京味场景和符号的背后,是文艺对社会生活的描摹勾勒,更折射出国剧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传统。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张大民的饰演者梁冠华说:“生活中真正的问题,还是得通过创作中对生活的无限逼近来加以回应”。京味剧的好,或许并不囿于某种文化独特性的好,更在于一种“现实主义”的好。正因如此,藏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美,或许粗粝,却异常真实。

  在流行文化释放无远弗届影响力的今天,像“京味剧”这样质朴却扎实的平民剧正在不断被侵蚀,去社会历史、去现实意义的“悬空叙事”不断走热,假想其面向所有观众,甚至面向全球的内容生产,伴生而来的问题是最能镜像社会生活的电视剧变得无根无源。

  但欣喜的是,过去一年间,我们又看到了以京味剧为代表的平民剧的“复兴”,以鲜亮的模样重回大众视野,再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从《情满四合院》到《芝麻胡同》,从《生逢灿烂的日子》到《正阳门下小女人》……“现实主义回归年”里,关于京味剧的想象还在延续。

  ◎何天平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福建咏春拳马耳他受追捧

    近日,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借助部省合作资源,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选派国家级非遗项目福建咏春拳第八代传承人郑祖杰来到马耳他...

  • 崭新的气象

    40年革故鼎新,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也书写出气象万千的文化篇章。

  • 广州艺博会 非遗成亮点

    第二十三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3日落幕,4天时间成交额达7.75亿元。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百位外国摄影师定格北京20载变化

  • 优势栏目

    别了,“川剧当代第一小生”

  • 优势栏目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