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四十年后 在剧场读懂柳青

2018-11-23 14:50:21 陕西日报

  为人民艺术家塑像立传

  李星(文学评论家、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话剧《柳青》是对柳青的生活和文学路的生动展现,是对人民作家柳青的一次庄严致敬。它塑造的柳青形象,不仅对作家或写作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大众而言,也能从中收获关于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和怎样做人的深刻启示。

  话剧采用双向还原法,从小说《创业史》到柳青的生活经历,又从柳青的人生命运、家庭生活、“狠透铁”般的性格特质到《创业史》的人物,让柳青与小说中的人物走出文学,以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出现在剧作中。这种从生活到艺术,从艺术到生活,再到艺术的穿越,给人以亲切感。

  《创业史》是围绕梁生宝形象的塑造展开的,柳青只是一个讲述者、旁观者。而在话剧中,柳青是主要的在场者、参与者。剧中一些情节及人物在《创业史》一书中没有出现过,主要涉及当时的一些社会历史背景,正是这些经历使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这个先进青年农民和《创业史》的后续写作遇到了难以排解的困难,话剧则智慧地表现了柳青对此的态度。柳青在晚年的一次讲话中强调:“在潮流中要有独立的精神和勇气。”在“牛棚”中受到批判时,柳青对王家斌说:“迎合与盲从,造成了咱们国家的精神灾难。找到真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咱对未来,要有信心。”这说明作为一名老党员,柳青是多么清醒,对党的信念又是多么坚定。

  柳青是文艺工作者的一面镜子

  禹剑峰(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话剧《柳青》既是作家柳青的人物传记,又是其作品《创业史》的舞台呈现。话剧将两者有机融合,成功地塑造了柳青这样一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人民作家形象,详尽地展现了关中平原淳朴的风土人情,再现了《创业史》中鲜活的人物群像。这部剧对于传承柳青精神的意义尤为重要。

  话剧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柳青收集创作素材、撰写《创业史》,另一条是他与老百姓一起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这两条主线不仅展现了柳青身为作家的坚守,还表现了他作为党员的担当。作为一名党员,他在辞去领导职务之后,依然没有抛掉为民的心。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促使他不仅牵挂着创作,还牵挂着村里老百姓的大事小情、生计饱暖。农村的生活改变了他,也滋养了他的创作。他如同文艺工作者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也投射到当下我们的文艺创作里:如果心中有人民、肩上有使命,就能放低姿态、扑下身子,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看懂普通劳动者眼中的光,作品也就愈发有了能量。

  柳青去世40年了,当我们重温《创业史》,当我们看到被搬上话剧舞台的柳青,会发现他的时代光芒依然璀璨。

  今天,我们多么需要重读作家柳青

  陈先义(《解放军报》文艺部原主任)

  话剧《柳青》何以能催人泪下?因为它把柳青的人生、《创业史》的故事和皇甫村所折射的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一名作家与人民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

  编剧唐栋是关中平原走出来的作家,对这片故土,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为了写好这部话剧,他学习柳青扎根生活的毅力,持久地深入故乡的土地,反复阅读《创业史》并根据其中的故事寻找柳青当年生活的足迹,认真体验柳青的生活道路。

  柳青14年深入农村的生活,不仅是他作为作家体验生活的14年,也是他有意使自己“去作家化”和实现“农民化”的14年。他给当今所有作家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一个有出息的作家,任何时候都不能做生活的旁观者,要踏踏实实地介入生活;不能做生活的客居者,要当生活的主人公,成为自己所描写群体中的一员。

  这部话剧生动地回答了当下迫切需要回答的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令人深思。我们可以发现,再现于舞台上的许多感人情节,是作家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也是编剧唐栋的生活积累。柳青曾说:“在生活里,学徒可以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这也说明了话剧《柳青》之所以能够让观众纷纷垂泪的原因。

  重大题材创作的有价值探索

  穆涛(《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柳青》是一部好剧,大剧。重大题材的“日常化”叙述、两个年代的“对话”,以及向人物心灵深处开掘等种种尝试,拓展了这部剧的思想和审美表现力,是重大题材创作的一种有价值探索。

  不同于既往重大题材创作宏大叙事的基本模式,话剧《柳青》尝试将宏大问题融入日常叙事,展现人物与历史之间的内在关系。各种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博弈,展现了“纪实”与“虚构”交织之中的戏剧冲突逻辑,也表现了作为历史中的个人,柳青与时代和人民的内在关联及其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意义。

  两个年代展开“对话”。置身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氛围中,柳青对《创业史》所涉及20世纪50年代的重要历史和现实问题有了新的思考,这被巧妙地融入剧中。如柳青不赞同文学创作中急功近利的行为,认为“文学事业,是一种终生的事业,要勤勤恳恳搞一辈子,不能见异思迁”。在两个年代的“对话”中,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有了更有深度的社会容量。

  向人物心灵深处开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该剧尝试在历史与日常的交织中展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尤其注重表现在历史与现实影响之下人物内心的细微波动。如通过对柳青扎根皇甫村,参与生产生活实践,创作《创业史》,以及因时代主题变化而面临个人生命困境过程的细致描绘,表现了柳青的人格及思想的独特性、心理的复杂性。

1 2 3 共3页

编辑:郭丽娟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传统美食迎小雪

    11月21日,孩子们用糯米、蔬菜、咸鸭蛋制作糯米咸蛋。

  • 候鸟来的季节

    地处江西北部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越冬候鸟的“最爱”。

  • 河北石家庄:传统戏曲进校园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主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华南大街小学,通过专业戏曲演员的传统曲目展演、交流互动、戏曲知识讲解等内容,使学生“乐在戏中”,零距离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成书记

  • 优势栏目

    中国-文莱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反响热烈

  • 优势栏目

    “柏林圣诞花园”灯光秀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