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阿尔的日子 这个世界配不上如此美好的人-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梵高阿尔的日子 这个世界配不上如此美好的人

2018-11-15 14:38:22 北京晚报

梵高阿尔的日子 
这个世界配不上如此美好的人 

  ■曹利群(音乐评论家)

  说起来,四十年了,我欠梵高的。读大学时,专业和美术毫不沾边,倒是常和邻居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去看画展。空闲时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翻阅不多的几本美术杂志,记得《世界美术》有一期介绍一个叫梵高的荷兰画家,他笔下大片大片的黄色,火一样升腾的麦浪和旋转的星空击中了我。我开始收集有关的图片和文字,甚至有写一篇梵高文字的冲动。可惜那个年代相关读物太少,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还没有出版,更别说日后的《梵高书信选》和大量的艺术史和有关的画册。拖了很久也没有动笔,梵高就此成了心结。

  毕业后来到北京出版社,不久认识了外文编辑室的常涛,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就是她翻译的。不消说,我成了最早的读者。英文书名叫“Lust for life” (只为生活),常涛把它翻译为“渴望生活”。也许是为了强调梵高强烈的生活与创造的欲望,但“Lust for life”其中的含义太难与人道,那种无奈,那种创作与生之艰难的不得已恐怕只有梵高自己知道。除了他的弟弟提奥常年为他提供生活费用,鼓励他不间断地创作,其他人带给他的无不是生命的创痛。无论作为同行的高更和其他画家,还是作为他的模特的妓女,没有人不把他当成疯子。想想他在阿尔的那些日子,一个人一天画十几个小时,吃喝不过是填饱肚子,除了偶尔有其他画家的短期探访,少有交友,用提奥的话说,基本隔绝了与世人的联系。不是在乡间奔突就是望着窗外的星空发呆,这样的艺术家,内心也几近痴狂状态。一生颠沛流离,连父母亲都难以理解这个奇怪的儿子:从博里纳日到埃顿、到海牙、到纽恩南、到巴黎、到阿尔、到圣雷米,他一直都在找知己,找自己的画法,找生命的活法。最终却在生命的迷狂和绝望中饮弹自尽。

  我答应给这本书写个东西,但读了书看了画,完全被梵高震慑住:“我们内心的思想,它们表露出来过吗?也许在我们的灵魂中有一团烈火,但没有一个人前来取暖。过路人只看见烟囱中冒出来的一缕青烟,便接着走自己的路去了。那么,听我说,应该怎么办呢?难道不应该守护着心中的这团火,保持自己的热情,耐心等待着有人前来取暖的时刻吗?”“没有一个人前来取暖”,这是多么绝望、决绝的生命状态。现实中梵高本不会以仅仅卖出一幅画为生命的代价,就在他自杀前的一次“独立派”的画展上,已经有评论家认为他的画是最了不起的。可惜梵高没有听到这样的评价。除了个别独具只眼的人,谁能理解当年的梵高,什么文字能表达彼时他的心境?读完《渴望生活》,我对常涛说,抱歉,我食言了。

  一晃多年,我一头扎进音乐,梵高渐行渐远。

  21世纪的一天,女儿在专注地听一首民谣,只几句,那歌声便击中了我。一时泪流满面。看到电脑中的插图,这不是梵高的《星空》吗?后来才知道这歌曲就是写给梵高的,名字就叫《Vincent》,是美国歌手唐·麦克莱恩(Don Mclean)1971年创作并演唱的:

  繁星点点的夜

  为你的调色盘涂上灰与蓝

  夏日的远眺

  用你那洞悉我灵魂深处的双眼

  山坡上的阴影

  勾勒出树木与水仙

  雪白的画布上铺色敷彩

  捕捉微风与冬日的清寒

  如今才明白你想对我说的是什么

  为自己的清醒你承受无数痛苦

  你多么努力想得到解脱?

  但人们却拒绝理会

  也许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倾听

  麦克莱恩比所有的美术史家都了解梵高,一切尽在不言中,歌词里的每一句都道出了我的内心。自然也更没有底气写那篇拖欠多年的文章。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用艺术之美将身体之美展现到极致 “太阳王”重现芭蕾舞台

  • 优势栏目

    刘野在荣宅“寓言叙事”

  • 优势栏目

    西戏,正在成为这些杭州人的生活刚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