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只是一个开始

2018-10-24 14:22:14 银川晚报

  《岩石上的太阳》剧照。资料图片

  从10月初开始,由银川艺术剧院历经近3年打磨推出的宁夏首部大型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在新落成的银川剧院已演出20场。从首演至今,场场爆满且赞誉不断的好成绩,不但是对所有演职人员辛苦付出的肯定,更是对银川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的一次集中体现。

  “能有这部剧,真的不容易!”

  还有三场演出,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第二轮的十场演出就要结束了,作为银川艺术剧院杂技团的第四代演员,银川艺术剧院杂技团副团长姚星说起这几天的排练时,言语中带着些许的担忧。

  “扮演剧中‘太阳’一角的主演马志旺,在9月21日的演出中受伤了,右膝的侧十字韧带撕裂,需要休养。”那一年,杂技团派出两支演出队伍,一队去欧洲演出、一队去新马泰演出。虽然没有影响演出效果,但因为完成手术后需要静养,所以后续的几场演出,马志旺就不能正常参加了。为了给这部剧第一阶段的演出划上圆满的句号,这几天,这部剧“太阳”一角的B角演员张文龙已在加紧排练,特别在环节和气口上,以及动作的细抠上,进行紧张地打磨。“预计从本周四开始,我们会在银川剧院再连续演出三场。”姚星顿了顿说,“能有这部剧,真的不容易!”

  在姚星看来,自己已经在杂技团工作22年了,如今能看到杂技团通过节目创新真正让杂技表演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期待宁夏能有自己的杂技剧

  “银川艺术剧院杂技团的前身是银川市杂技团,到现在有整整60年的发展历史了。当时20多位演员是从中国杂技团、铁道兵政治部杂技团及天津市部分文艺单位来到宁夏的,组成了宁夏第一个省级杂技团,演出节目以飞叉、花盘、柔术、车技、地(火)圈、花棍等中国传统杂技节目为主。”姚星介绍说,自己1996年进团时,已属于第四代演员了。发展至今,杂技团现有专业杂技教员、演员、学员共71名。

  “我的老师李德栓是杂技团第二代演员,在经过近5年的基本功学习后,我们就开始代表杂技团到各地进行惠民文化演出,还要经常去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演出了。”每每回忆起那时外出演出的经历时,姚星就格外感慨,“在2000年初期,国内一些大的杂技团就已经有了杂技剧的雏形了,我们那时真的非常羡慕外地大团的演员,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排出一部宁夏自己的杂技剧。”

  更大的“刺激”是在2005年。那一年,姚星和当时杂技团的副团长各带一队,一队去欧洲演出、一队去新马泰演出。至今,姚星都能清晰地描述出自己在欧洲游轮上演出的场景。“那是当时亚洲最豪华的邮轮,它的舞台能坐1600人,非常华丽。”姚星回忆说,那时给世界各地演员们排练节目的是来自俄罗斯的导演团队,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编排出了《功夫帝国》这部杂技剧,宁夏的杂技演员和其他一些国家来的演员,扮演途中的妖魔鬼怪,每个人有身份、有情节,从头到尾都是戏剧的模式。“那年我20岁,第一次接触到杂技剧,这给我们那批演员在后期表演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当2008年三年巡演结束,大家返回回到宁夏时,当时杂技团仍在沿用传统杂技的表演模式,这样的落差,让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什么时候咱们也能弄出自己的一部杂技剧呢?

  从舞剧《月上贺兰》到杂技剧《小红帽》

  2008年,由银川艺术剧院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舞剧《月上贺兰》,当年于国家大剧院上演,随后,该剧获得中国舞蹈艺术“荷花奖”铜奖,并开始了全国巡演。观众通过《月上贺兰》,看到了宁夏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张流动的文化名片,将银川文化艺术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舞剧创作取得了新突破,杂技剧也不落后。2012年6月,银川艺术剧院杂技团创排杂技剧《小红帽》在银川西塔戏院上演。这部作品取材于同名童话故事,作品中,将杂技节目“对手顶”“秋千”“草帽”“软功”“钻圈”等巧妙结合进来,辅之以原创的音乐、卡通服装及梦幻灯光,演绎了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作为该剧主创之一,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红在推动这部剧的制作上,曾花费心血,虽然困难重重,但当《小红帽》正式上演时,张晓红等主创人员终于带领当时的杂技演员们让大家相信,“我们也可以。”

  市民文化需求推动《岩石上的太阳》诞生

  排演杂技剧有多难?“杂技本身就和其他一些艺术表现形式不一样,不是常人能轻易完成的,演员们只能用肢体表演达到艺术欣赏的水平,这本身就是有难度的;同时,艺术观赏性强的杂技表演大都需要高空设备,如果再上升到杂技剧这一表现形式,则对于编剧、演员表演、舞美、灯光等多方面都是非常大的考验。”银川艺术剧院创作部主任王国强说。

  对此,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原局长郭正祥非常有感触:“排演杂技剧是我们几代文化工作者的心愿,以前条件不成熟,现在经过多年积累有条件了,还真的排出来了,非常令人振奋!”

  “文化体制改革后,银川文化发展是比较快的,如戏剧、摇滚等多样文化形式特别受年轻人喜欢。《岩石上的太阳》这部剧,对于我们院团和银川文化推广来说,都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王国强说,该剧真正创作,是在2016年6月,当时银川艺术剧院作为出品方,开始着手邀请专家来银川采风,寻找创作灵感,先后前往西夏陵、镇北部西部影城、贺兰山岩画等地发掘素材,最终确定以岩画为主题。

  银川艺术剧院原院长李世锋在观看该剧后评价说,该剧是对宁夏地方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精品之作,在当地具有艺术创新的里程碑价值意义。“可以说,《岩石上的太阳》提升了银川城市文化发展水平,但也正是因为老百姓有需求,才催生着各种文艺作品的创新,他们才是一座城市文化艺术作品实现不断创造、创新的最有力的推动者。”李世锋说。

  据王国强介绍,新落成的银川剧院在未来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剧场。在这里,不但给了银川演员表演的舞台,同时,也会为市民开放,让各种潮流文化活动、儿童剧等艺术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去引领银川人挖掘城市文化。《岩石上的太阳》只是一个开始。”王国强说。

  本报记者 王敏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优势栏目

    四川首家民办航空博物馆进展顺利

  • 优势栏目

    探访贵州从江芦笙制作技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