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余个易拉罐制成百件工艺品 两年半“剪”出个九龙壁-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五万余个易拉罐制成百件工艺品 两年半“剪”出个九龙壁

2018-10-15 18:43:40 北京晚报

  变废为宝 五万余个易拉罐制成百件工艺品

  两年半“剪”出个九龙壁

  “猛虎”、“仙鹤”、百只形态各异的大熊猫和巨型的“九龙壁”……如果不凑上前去仔细瞧,很难看出这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卷”都是65岁的崔维琪用易拉罐手工编制成的。从1992年至今26年间,5万多个易拉罐在崔维琪的手上变废为宝,大大小小共百余件作品,其中他最得意的就是“九龙壁”,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是他亲手“剪”出来的,也是他从垃圾站里“捡”回来的。

  “这可是我的乐儿,以后我还要做更多的手工艺作品。”指着堆在屋里废弃的易拉罐崔维琪说。

  一厘米易拉罐上要剪40根

  拉环制成的盘子、铝皮做出的老虎、熊猫、孔雀……走进崔维琪的家,随处可见用废弃易拉罐做的手工艺品。客厅里的沙发和桌子上,摆着各种工具:剪刀、锥子、螺丝钉。另一边阳台上还摞着三十多箱子收集回来,已清洗压平的易拉罐原材料。

  卧室里,除了一张床外,都是崔老爷子的作品,威风凛凛的猛虎、憨态可掬的熊猫、翩跹起舞的仙鹤……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这一幅幅中国山水画竟然是用易拉罐铝皮和拉环制作的。

  “我曾把作品拍成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让大家猜是什么做的。大家猜什么的都有。最后,我告诉大家原料是易拉罐,他们都不信。有些街坊邻居特意跑到我家里来看实物。”崔老爷子一脸自豪地看着他的宝贝。

  说到用废弃易拉罐做手工艺品,勾起了崔维琪的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在酒店后厨工作的崔维琪,总会看到一批批用完的易拉罐回收到后厨。

  “扔了太可惜了,每次看着它们,我就想是不是能废物利用一下。”最初,崔维琪尝试着用易拉罐做笔筒,然后又在罐内的白底儿上画点儿小动物组成图案。慢慢地,在好琢磨的崔老爷子手里,从平面的变成了立体的,个头也由拇指大小逐渐变成了半人多高的。

  如今崔老爷子早已是工艺精湛、手法娴熟,可布满老茧的双手背后,却是二十多年下苦功夫的见证。

  “练一天下来被划七八个小口子都是常事,我都习惯了。手边就放着创可贴,手一出血,随手就包上一个。”崔维琪笑了笑说,“这个画要做得好,最难的就是怎么能让动物一根根的皮毛都活起来。”说着,崔老爷子从自己的“宝贝”篮子中拿出一片易拉罐铝皮,左手食指和拇指夹住铝片,右手拿着剪子从最边上一剪,眨眼间,铝皮就变成了一条条细密的带着同样卷度的小动物的毛发,跟活的一样。

  “一厘米长的铝皮上能剪出40根,效果最好。剪少了,毛卷不起来,不像真的。剪多了,就断了,特难看。这得一点点练。每当看到自己有一点点进步,可有成就感了”。崔维琪说。

  垃圾站里“捡”回“九龙壁”

  崔维琪近些年做了不少大型易拉罐作品。要说最中意的,就是耗费他两年半心血的“九龙壁”。整幅作品长4.8米,宽1米,九条龙按北海九龙壁的图案形态逐一还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为了做好九龙壁,崔老爷子下了大功夫。光写生,他就连着到北海走了一个月。

  定下了底稿,最重要的就是收集到足够数量的易拉罐了。“头一次做这么大规模的作品,对原材料的需求有点估计不足。还没做完一条龙的时候,就发现我准备的易拉罐数量太少了。”崔老说。

  “其实,我这个九龙壁也是‘捡’出来的。好在我家附近回收废品的地方多。”于是,每天上下午,崔老各去一家废品回收站收集易拉罐。两年多,这个过程虽然很慢长,但老爷子的心态很好。

  一开始收集一个易拉罐,崔老要花一毛五分买。去的次数多了,他与回收站的人都成了朋友。听说崔老是要做工艺品后,干脆就把易拉罐拾掇好了送给他。

  作画虽然是用废弃的易拉罐,但也有讲究,变形的,折痕太多的,不能出想要的效果的,肯定不能用,这一下又要“浪费”掉一大批。所以,制作九龙壁所需的一万两千个易拉罐,得经年累月地一点点的攒。挑出来的,还要清洗消毒,再剪开铺平按颜色分类收集好。所以,只用两年时间,已是很快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崔维琪的家里遍布易拉罐,连老伴都调侃他把家都搞得像个回收站。

  原材料齐全,九龙壁制作的速度也就快了。

  “要拼九龙,难的是让每条龙都能立体生动起来。这就需要将龙身上的鳞片剪好,叠好。”崔维琪回忆,叠龙鳞,他就改用钉书钉把两片钉起来。但两三层龙鳞叠在一起,特别厚,钉书器钉不进去,只能把龙鳞对准了,再用小锤子一点点把钉书钉凿进去,上万片龙鳞,每叠加一次均是如此。“这是个费时又费力的精细活儿。手疼了,就歇会儿,再继续干。不瞒您说,做这个啊,我精神倍儿足,总想在一天里多做点儿。”终于,在两年半的精心打磨下,这幅让崔老爱不释手的“九龙壁”出炉了。

  有了徒弟

  更想与老朋友同乐

  除了“九龙壁”之外,二十多年时间里,崔维琪还做出了不少让人看了都惊叹不已的作品。孔雀图、飞天仙鹤、猛虎下山……大大小小算下来,也有上百件了。

  为了做好老虎,他只身一人跑到了东北;做孔雀前,他又去了云南,一去就是两三周。每一件神形兼备的作品背后都少不了崔老踏遍千山万水的经历。

  “我这人,除了喜欢用废物做点儿手工艺品,就是喜欢旅游,看看好山好水,刚好这两件事儿能结合起来。”崔老说。

  随着崔维琪的手艺越来越好、作品越来越多,街坊邻居里不乏有感兴趣上门参观欣赏的。“不光一些退了休的老朋友来家里转,有一回一个送酸奶的小伙子上门时候看到了,还觉得特有意思想跟我学呢。”崔维琪说,一开始送酸奶的小伙子还不相信是易拉罐做的。我当场用易拉罐给他做了个小东西,他看了说马上就要学。

  “这小伙子陆续到我家学了一阵子后,突然消失了俩月。您猜怎么着,等他再找我时,非把我请到他老家去。我去了才发现他开了个小店铺,卖的就是用易拉罐或一些废弃的边角料做的小工艺品。虽然做得不算复杂,倒也有模有样的。”回忆起那位小徒弟来,崔维琪满脸乐呵呵的,眼里也带着笑意。

  对于今后的打算。崔维琪说,他最想做的是办一个免费的展览,希望更多人能来看看他的作品。“我的想法很简单,不是为了让人们跟我学用易拉罐制作工艺品。而是希望人们把‘变废为宝’当成件有乐趣的事,尤其是对于退休后的老年朋友,我们可以多交流分享这种快乐,老话儿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本报记者李怡 文并摄 J270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纪张”系列演出火爆京城

  • 优势栏目

    “三国画家”陈荣 本周六教你画诸葛亮

  • 优势栏目

    敬老与乡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