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叫板郭德纲暴露了潜在的相声危机-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博士叫板郭德纲暴露了潜在的相声危机

2018-08-21 14:16:48 北京青年报

  ◎栗征

  8月11日晚,东方卫视全新推出的相声竞演综艺节目《相声有新人》首播。节目中,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的参赛选手李宏烨“叫板”郭德纲的言行引起轩然大波,网络上讨伐之声不绝于耳。《相声有新人》火了,以一种相声从业者或许不太愿意看到的方式。

  尽管当晚在微博上澄清,“我们在现场跟郭德纲老师的讨论,主要是学术争论”,但与郭德纲对话时,李宏烨显然带有情绪。按照他的观点,他通过公式创作的相声是一种与传统相声对立的新相声,是科学的、有思想的相声,是为现代观众所接受并喜爱的相声,是让普通人走上舞台就能说的相声。在这一逻辑下,郭德纲淘汰他们,就成了某种“打压新势力”的行径。

  如果关注高校相声,对李宏烨不会陌生。他于2013年牵头创办的新语相声俱乐部,是上海交大相声协会走入社会的延续。2017年初,他在交大跨年晚会表演《石器时代》的视频一度广泛传播。在“新语”,他推行实践自己的相声创作“理论”。可惜,他的作品和“理论”并未得到过相声业内的认可。

  《相声有新人》的播出更让李宏烨成为众矢之的。同为参赛选手、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大逗相声班主李寅飞丝毫不留情面:“我想证明,说相声的博士也有正常人。”这样的表述,几近骂街。曾在交大相声协会说过相声、现为脱口秀演员的史炎发了微博,说李宏烨有一点走上“民科”的路线了。11日晚恰逢德云社“师徒父子相声大典”上海站演出,在德云社演员的微博和粉丝留言中,李宏烨和“公式相声”更是成为被大家玩坏了的“梗”。

  在一众调侃与讥讽中,德云社演员阎鹤祥发了条严肃的微博。他说,“相声艺术的几起几落和数次危机,和历史上一贯的‘内部民科’有着很大关系。说一句得罪人的话,中国科学院显然不会和‘民科’做一次交流会议,但职业相声发展到今天‘人人参与’和‘大众建言’的境地,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如阎鹤祥所说,《相声有新人》把相声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甚至是潜在的危机暴露给社会大众,而有些现象在行业内部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说《相声有新人》打了谁的脸,那恐怕不只是某个人的脸,而是整个相声行业的脸。

  阎鹤祥的话,指涉着当今相声演员队伍的构成。本世纪初,相声艰难地走出低谷,重新活跃于媒体和舞台上。这一过程中,走进观众视野的相声演员,有不少是自幼坐科或是曲校的毕业生。另有一些,则是所谓的“票友下海”,就是一些爱好者,包括高校相声社团的成员,通过不同方式学习相声,最终成为专业演员。相对而言,前者接受正统的学习训练,表演技术过硬,但创作能力有所欠缺;后者基本功不那么扎实,但点子多,路子“野”,在创作方面有过人之处。这只是粗线条的分类,不必对号入座。但整个相声队伍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不均衡却是不争的事实。

  暂且不论李宏烨“公式相声”的创作法是否有效,单说他的表演能力,无可争议的业余——完全没有相声演员应具备的尺寸、劲头,更缺乏塑造人物和“跳进跳出”的能力。这是他无法被相声行业接纳的重要原因。但他似乎从未在意过这一点,只是不断强调自己创作相声段子的能力。有趣的是,郭德纲和德云社近年来最为人诟病的恰恰是无法持续产出高质量的新作品。仅就这一方面,李宏烨的对抗性情绪并非毫无道理。李郭之争,表面上荒诞不经,实则触及相声发展的要害。

  姜昆曾撰文回忆与师父马季的第一次师徒谈话,马季教导他,想靠相声吃饭,不但要说好相声,还要学会写相声。可说和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能力,真能做到表演、创作俱佳的其实不多。有些人创作能力不足,用精彩的表演弥补,是为“人保活”;有些人表演能力不足,用巧妙的文本弥补,是为“活保人”。在台上扬长避短无可非议,不过既然意识到自身能力的缺陷,到了台下就理应着力取长补短。偏偏有些人一意孤行,误入歧途。一味追求表演效果,忽视创作,“三俗”内容的出现是必然结果;一味埋头创作,忽视练功,再好的文本也要大打折扣。

  如果说李宏烨是片面追求创作以致“走火入魔”,那么张国立对参赛选手陈印泉、侯振鹏“表演没有呼吸感”“有炫技嫌疑”的评价,则指向了天平的另一端——对表演的过分依赖损伤了整体质感。张国立的点评当然是准确的,他也做了简单解释,没有呼吸感指的是表演不够自然,没能把固定台词演绎出现场感受。为避免误解,在此赘言几句。相声表演有别于影视表演,并不追求绝对的“进入角色”。相反,有时恰恰是要让人看出来“我在表演”才能达到效果。以学唱为例,侯宝林大师的学唱公认一绝。他却认为,学唱,第一句必须得像,第二句就可以不像了,第三句不能像。为什么呢?因为学唱是为包袱服务,是为整段相声服务。一直像下去,就算跟原唱一模一样,它也没有包袱啊。相声的学,是要抓住仿学对象的核心特点,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抓准特点,学得才像,予以夸张,才有包袱。必须掌握好夸张的度,不能偏离仿学对象太远,否则喧宾夺主,既不符合表演需要,也影响整体观感。所谓表演没有呼吸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听到张国立的点评,陈印泉先是有点茫然,随后似有所悟。如今的相声园子里,提高作品中仿学的比重正在成为潮流,过火的表演并不少见。张国立的当头棒喝,不仅为陈印泉、侯振鹏提了醒,更是对所有相声演员的警诫。

  不过平心而论,陈印泉、侯振鹏这段《家和万事兴》缺少呼吸感,不能完全归咎于演员自身的能力和态度。熟悉陈、侯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家和万事兴》脱胎于二人的旧作《金牌调解室》。陈印泉在“学”上下了很大功夫,尤其擅长仿学女性角色,《金牌调解室》将他的这一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是陈、侯的经典代表作。《金牌调解室》有五个演员的小品版本,也有对口相声版本,参加过若干电视节目的录制,也曾在剧场演出。对比可知,在《相声有新人》中,陈印泉的表演节奏明显变快,他是在赶时间。速度一快,“炫技感”愈发明显。《相声有新人》对表演时长的限制放大了二人原本的缺陷。

  郭德纲告诉李宏烨:“我们要求的是,不同的演出场合,不同的观众,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完成今天的任务。”可即使是郭德纲本人,也很难做到在任何演出场合都游刃有余。比如他在央视春晚上的表演,效果远逊于剧场演出。相声在世纪之交陷入低谷以来,很多相声爱好者热衷于讨论电视是否限制了相声的发展。本文无意过多讨论相声与电视的关系,但必须看到,在今天,电视节目的需求和演员的剧场表演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错位,电视节目编排逻辑和相声艺术表演规律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终做出妥协和让步的,往往是相声演员。消除隔阂的第一步是互相了解,当节目组加深了对相声的理解认识,相声演员也越来越考虑电视传播特性时,这种局面才会出现转机。

  《相声有新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声演员不分名气大小同台竞技,少了几分和气生财的客套,多了一点刺刀见红的生猛,是好事,唯其如此,一些被大家视而不见的问题才能浮出水面。但有了问题一定要正视,要反思,集整个行业之力做出改变方为正途。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2018爱在七夕

    总会有人问,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执着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还是温馨从容的夕阳红?

  • 末伏将至,秋天是不是不远了?

    随着立秋的到来,今年的三伏天已然过半,但天气的酷热却并未因立秋的来临有所缓解。

  • 聚焦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这天,全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红原:文旅融合为边远藏区发展破题

  • 优势栏目

    写历史的人步入历史 缅怀当代著名作家凌力二三事

  • 优势栏目

    虞顺祥:讲拉丁文的小熊维尼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